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儒家教育 一味的圆滑意味着自己做事没有原则,没有底线

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儒家教育 一味的圆滑意味着自己做事没有原则,没有底线
文章图片
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儒家教育 , 公平、公正、正义是我们从小学习做人做事的根本 , 也是我们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
而公平正义更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 也是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拥有一颗公平、正义之心;而父亲却教我做人要圆滑 , 难道前半生学到的那些道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我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如此圆滑 , 我也很反感圆滑 , 那我该怎么办呢?
1、一味的圆滑会失去本心
一味的圆滑意味着自己做事没有原则 , 没有底线;儒家有所谓的中庸之道 , 但是并不提倡事事圆滑 。
圆滑是为了顺应形势 , 如果一味的圆滑让自己丧失良心和道德底线;那这样的圆滑就是助纣为虐 。
有一个词“老奸巨猾”说的就是圆滑的失去了本心;而刘晔就是一个老奸巨猾之人 , 最后因为太过圆滑丢了官 。
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儒家教育 一味的圆滑意味着自己做事没有原则,没有底线
文章图片
刘晔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侍中也就是谋士 。
有一天曹丕想攻打蜀国就搞了一个民意测试 , 结果大臣们都反对;私下里 , 刘晔找到曹丕讨好说可以伐蜀;而出了门 , 在众大臣跟前和大臣意见一致坚决不能伐蜀国 。
禁卫军将领杨暨对刘晔颇为敬重 , 看到刘晔反对伐蜀最为坚决 , 就在一次和曹丕商讨伐蜀的时候提起刘晔的态度 。 而曹丕很是疑惑 , 于是当场对质 , 结果他一言不发 。
过后找到曹丕说兵贵诡密 , 我担心泄密;就这样曹丕被说服了;而面对杨暨的时候又教导他操之过急 , 欲速则不达 。
而有些正直之臣看到了他的奸诈 , 说他只是迎合圣意 , 而不是尽忠朝廷;让曹丕用相反的话再试试他 , 果然刘晔还是迎合 , 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 , 最终被逐出权力中心 。
2、外圆内方是处世之道 , 目的是关键
方乃做人之本 , 圆为处世之道 , 内要方正 , 外要圆融;方而不僵 , 圆而不滑 。
-----《方与圆》
历史上外圆内方的典范非曾国藩莫属 , 而曾国藩一开始并非如此 , 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顿悟 , 才改变了处世之道 。
曾国藩毕竟苦读圣贤书 , 他很单纯处处以圣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 同时也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 这个瞧不上 , 那个看不惯 , 对于官场上尔虞我诈更是深恶痛绝 , 就连对皇帝的生活起居都要提出自己的严格要求;结果惹的和皇帝以及同僚的关系剑拔弩张 。
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儒家教育 一味的圆滑意味着自己做事没有原则,没有底线
文章图片
赶上他父亲去世 , 需要回乡守孝两年 , 就在这个时间里 , 他开始了反省 , 悟出了自己处事不够圆滑 , 与别人相处总是硬碰硬 , 反而影响自己去实现更大的抱负 。
在他返回朝廷之后 , 做事懂得变通和圆滑了 , 即使是很多小官小吏也懂得礼尚往来 , 不再以对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 , 而曾国藩以国家富强为长远目标 , 坚持自己的主张 , 同时又善于迂回解决人际关系 。
在贪腐盛行之时 , 他洁身自好;并没有给后人留下财产 , 去世之后也只是家中的一所宅院和一屋子藏书而已 。
曾国藩通过内方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 , 通过外圆让别人能够替自己做事 , 举荐了很多名臣诸如左宗棠、李鸿章等人 , 建造了江南制造总局 , 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栋梁人才 。
3、刚正不阿警醒世人 , 有时候牺牲很有必要
没有比正直更富的遗产 。 ——莎士比亚
现在很多人推崇的是内方外圆 , 与人相处要圆滑 , 做人要有原则;而很多人将做人的失败归咎于正直 , 其实根本原因来自于很多人恃才傲物 , 目空一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