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两个征兆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两个征兆】01
作家钱钟书说过:“得势时 , 把别人当人 , 告诫自己有所不为;失势时 , 把自己当人 , 提醒自己终有所为 。 ”
深以为然 。 格局大者 , 得失坦然 , 顺其自然;格局小者 , 能得不能失 , 自私贪婪 。
为人处世的智慧 , 皆在得失之间 , 不容小看 。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两个征兆
本文图片

02
得势时 , 善待别人 , 有所不为 。
说起赵匡胤 , 我们立马会想到 , 黄袍加身 , 杯酒释兵权等典故 。 把他当成一个大人物 。
其实 , 在赵匡胤的生活中 ,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典故——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
有一天 , 他一个人外出 , 又累又渴 。 忽然 , 眼前出现了一片西瓜地 , 他赶紧走上前 , 问瓜农:“西瓜怎么卖?”
瓜农说:“一文钱一个 , 不甜不要钱 。 ”
赵匡胤摸了摸口袋 , 一文钱也没有 。 于是 , 他使劲吃瓜 , 还连续说“不甜、不甜” 。
瓜农看了 , 说:“看你的样子 , 一表人才 , 怎么会这样做呢?”
赵匡胤羞愧难当 。 在发达之后 , 回报了瓜农万亩良田 。
在我们笑话赵匡胤的时候 , 更应该看到瓜农的格局 。 作为故事中的“得势人物” , 他没有恃强凌弱 , 而是坚持只要“一文钱” 。
试想一下 , 当赵匡胤赖账的时候 , 一溜烟就跑了 。 瓜农也没有纠集村民 , 一起去围堵 , 而是选择了放过 。
当时 , 瓜农也没有想过 , 会得到回报 , 他只是心痛自己的瓜 , 被人糟蹋了 , 可惜 。
人性之善 , 可见一斑 。
在现实生活中 , 很多人喜欢做“索拿卡要”的事情 , 恨不得把一片鸡毛当成金子卖给别人 。 谋求暴利 , 希望暴富 , 让贪婪之心 , 一览无余 。
在一些古装剧里 ,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大人物出行 , 请了很多仆人在前方引路 , 还有人抬着大轿子 , 横冲直闯 。
有钱有势的人 , 凭什么要低声下气?一人得道 , 鸡犬升天 。
清朝大臣曾国藩说过:“谋大事者 , 首重格局 。 ”
并且 , 他用行动告诉身边的人 , 什么是格局 。 比方说 , 他本应该坐绿色大轿的时候 , 仍旧坚持坐蓝色小轿子 , 被小官员冲撞了 , 也不计较 。 他在给弟弟的书信里写道 , 吾来子侄半耕半读 , 以守先人之旧 , 慎无存半点官气 。 不许坐轿 , 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 。
一个人 , 由俭入奢易 , 由奢返俭难 。 坚持压低姿态 , 对别人有好处 , 对自己没有坏处 。
不管你的王公大臣 , 还是平头百姓 , 当你处于上风的时候 , 一定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 不要胡乱作为 , 本应该炫耀的事情 , 也要低调 , 收起自己的“锐气和锋芒” 。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两个征兆
本文图片

03
失势时 , 善待自己 , 主动作为 。
在《警世通言》里 , 有一段关于赵匡胤的记录 。
在他没有发迹之前 , 身边的人称呼他为赵大郎 。 虽然地位卑微 , 但是为人豪爽 , 常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 。
有一年 , 他犯事了 , 逃到了太原 , 住进了叔父赵景清所在的清油观 。
彼时 , 清油观里来了一伙强盗 , 把一位叫“赵京娘”的女子锁在屋里 , 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
赵大郎把京娘救出来 , 还一路护送她回到了千里之外的老家 。 半路 , 还想尽办法 , 把强盗头子制服了 , 为地方除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