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英俊|党代表西英俊:疫情中的心理危机,也是自我重塑和精神成长的契机

■代表简介
西英俊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病区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成员 。
曾参与“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安保、伊春“8·24”空难、北京“7·21”暴雨、抗击埃博拉医务人员心理保健、“3·21”盐城响水爆炸事故等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工作 ,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在武汉、吉林舒兰、北京多地进行心理援助 。
西英俊|党代表西英俊:疫情中的心理危机,也是自我重塑和精神成长的契机
本文图片

西英俊 。 受访者供图
2020年2月2日凌晨 ,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病区主任西英俊接到来自国家卫健委的委派电话 , 当日抵达武汉 , 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心理援助工作 。
从汶川地震、北京“7·21”暴雨到此次新冠疫情 , 十多年中 , 西英俊参与过多起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工作 , 帮助当事人走出创伤 , 也为各地培训专业人员、探索灾后心理援助体系建设 。 在他看来 , 心理危机也是成长契机 , 在专业人员帮助下 , 心理危机当事人在克服挑战的同时 , 也能更好反观自我、获得精神成长 。
筑牢疫情中的心理防线
2020年2月 , 武汉洪山方舱医院 , 西英俊见到一位老人坐在床边沉默不语、目光游离 。 两位朋友因新冠而去世 , 让老人陷入悲伤和不安 , 认为自己也生存无望 , 同时思念亲人 , 担忧死前不能相见 。 通过共情、接纳、鼓励 , 西英俊说服老人接受帮助 , 设法让其与家人联系 , 并嘱咐方舱医务人员留意其心理变化 。 老人的情绪逐渐恢复正常 , 开始配合临床治疗 。
在疫情中 , 普通人除了面临疾病挑战 , 也经受心理压力 。 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 西英俊在疫情伊始便被国家卫健委派往武汉开展心理救援 , 此后又在吉林、北京参与一线援助工作 , 筑牢这道看不见的心理防线 。
千人千面 , 心理危机干预也是如此 。 当事人在相似表现下的差异化成因需要专业人员找出 , 不同案例也需要不同的介入方法 。
西英俊曾接触一位试图用输液管绕颈自杀的重症新冠患者 。 经评估 , 排除对方是出于非现实感体验 , 而是由于对病情悲观、认为自己被家人放弃 。 通过第一时间建立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渠道 , 患者被迅速安抚下来 。
在他处理过的一个家庭案例中 , 家庭成员多人感染新冠 , 一人因此去世 , 家庭陷入巨大悲伤 。 家庭成员各自表现不同 , 有的以泪洗面 , 有的扎入工作 , 有的呈现淡漠、疏远状态 。 社区工作人员一筹莫展 , 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复杂的情况 。 西英俊制定了病亡家属的救援方案 , 指导社区人员 , 首先尊重病亡家属初期采取的自我保护的方式 , 避免直接谈论疫情、触及其伤痛 , 同时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支持;当双方建立联接 , 家属们愿意表达情感、袒露无助并出现求助意向 , 再开展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工作 。 他与社区工作人员一直保持联系 , 提供督导 。 最终这一家人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
心理援助:像以水载墨一样承接创伤
除了参与新冠疫情防控 , 2008年以来 , 西英俊还参与过汶川地震、伊春“8·24”空难、抗击埃博拉医务人员心理保健、“3·21”盐城响水爆炸事故等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工作 。
心理援助有时类似一场情绪转接 。 在救援现场看到残垣断壁、血肉模糊的景象 , 共情到危机当事人的悲伤、焦虑、无助 , 西英俊也会产生替代性创伤 , 产生低落、郁闷、焦虑、无力的种种感受 。 不过 , 他将此视作心理救援的始点:如果当事人不表露情绪 , 救援无法开始 , 而无论他们表露出怎样的情绪 , 都是对救援者的信任 , 即便这个过程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