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的专业性不仅仅是技巧 , 更在于我们要去承接和处理当事人的创伤 。 就像一缸水去承接一滴墨汁 , 作为专业人员 , 我们有更大的涵容性 , 淡化能力也更强 。 ”西英俊说 。
创伤发生后 , 他会通过寻求更高级的心理督导和其他社会支持、调整生活方式来进行自身心理重建 , 淡化和稀释创伤感受 , 这样的经验也可以转而传递给危机当事人 , 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重建 。 在救援的最终 , 除了双方从创伤中走出 , 他能从危机当事人身上看到人内在的生命力与闪光点 , 并因此受到鼓舞 。
“顽强不是不流泪 , 而是可以表达情绪、信任他人 , 流着泪也继续往前走 。 其中既有内在体验 , 也能有行为层面的变化 。 每一个从心理危机中走出来的人都是这样的人 , 有自己独特的力量 , 值得认同 。 这种力量值得我深刻体会和学习 。 ”西英俊说 。
疫情中发生的心理危机 , 也成为发掘当事人深层心理问题的契机 , 促成其内在成长 。
西英俊曾督导过这样一个案例:当事人是一名新冠康复者 , 因担心客户知道自己曾感染新冠、不再与自己合作而求助 。 谈及过往经历时也聊到 , 他是在家庭聚会时被小姨感染 , 症状加重后 , 只身驾车前往武汉寻求治疗 , 整个过程中 , 妻子不太在意 , 接到他住院的短信后只反馈三个字:知道了 。 但在讲述中 , 男子未对妻子表现出不满 。 咨询师向西英俊询问建议时 , 西英俊指出 , 从当事人与其妻子的相处模式来看 , 当事人最大的症结不是对来自外人的排斥的恐惧 , 而是性格中缺少寻求他人(尤其是亲密关系)帮助的意识、也缺乏来自外界的支持 , 一旦他能寻求和获得家人的支持 , 不再觉得无依无靠 , 外界的歧视带给他的焦虑也不会那么大 。
“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分析 , 很多人在病后产生羞耻感 , 可能由于缺乏自我接纳和寻求他人帮助的能力 。 如果在心理危机中 , 当事人能反观自我 , 发现和处理性格上的缺陷 , 可以推动人格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 ”西英俊说 。
探索心理救援体系建设
除了处理具体的案例 , 西英俊也将大量精力投于支援地心理救援体系的建设和队伍培养 。
他介绍 , 对汶川地震的心理救援中 , 暴露出救援力量单打独斗、缺乏专业协同、以至于不能很好帮助当地民众摆脱心理危机的问题 , 自那之后 , 我国一直在探索建立心理救援专业体系 , 他也参与到此项工作之中 。
疫情期间 , 西英俊在武汉、吉林、北京等地参与制定心理救援工作方案 , 组织专业队伍 , 也多次开展面向全国各地心理专业人员的远程培训 。 在十余年的救援工作中 , 他梳理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 , 包括不同时间阶段的工作重点、队伍设置、方案形成、巡回访视、救援人员心理保健等各项环节 。
他介绍 , 大型突发事件中 , 心理救援首先是团体面对群体的系统性工作 , 其次才有点对点的技术层面的救援 。 只有救援流程清楚、救援团体稳定 , 才能让危机当事人趋于稳定 , 避免进一步造成混乱 。 如何让各地有能力开展有序的心理救援 , 前期的流程明确、体系建设和专业培训至关重要 , 这也将是他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 。
■对话代表
新京报:在反复、持续的疫情中 , 人们会更坚强还是更脆弱?
西英俊: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坎坷和危机 , 这些挑战客观存在、无法回避 。 如果没有社会资源的供给和保护 , 个体会感到精疲力竭;克服了 , 会变得更加强大 。 挑战和机遇共存 , 人类就是这么一路走来 。 面对疫情也是如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爱这东西 越爱你的人,越好哄,只因为有心有情还有爱
- 我们这一生总是要学很多东西 纵然亲戚再好,亲情在牢固,也是需要礼尚往来
- 生与死 生与死,是拴在一条绳上的东西。生是挣脱,死是长眠
- 世界 世界,总是瞬息万变,时间,也总是会改变很多的东西
- 青春|少年的梦,因西译而精彩!
- |一个女人,最渴望从男人身上得到的,无非这三样东西
- 爱情|男人眼里,掉价的女人,才会张口闭口索要这些东西
- 朋友圈|只要在朋友圈发这3样东西的人,赶紧走别犹豫,无论他平时多友善
- 安稳|当一个男人,想要和你共享这2样东西,他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 传家|《传家》这次没有错怪“欢娱”,起个名字都能旁征博引到“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