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时为什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在寻求身份转变和事业进展时 , 行动的优先级是大于思考的 。 在新的职场里面 , 一个人必须有意识地先去做新身份要求的那些事情 , 才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思想 。 “伊贝拉的第一个箴言 , 把我带到现在位置的能力 , 不能继续把我带到另一个位置 。 ”
人们的思维被固有的观念和过去的经历所禁锢 , 但如果我们试图由外向内的去改变 , 也就是说先去切身体会一些新经历 , 然后用这些新鲜感受和见闻去挑战 。 我们的固有思维则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改变认知 , 取得进步 。
人们天然的具有一种回到惯常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倾向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沮丧时刻 , 在一场关于养生保健或者理财骗局的辩论中 , 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 终于说服了一个朋友或者长辈 , 但两天后却发现他依然我行我素 , 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 或者你兴冲冲地介绍一种新的先进的工具或者工作方式给下属晚辈 。 结果呢?他们怎么都不听 , 却依然抱残守缺 。 上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 屡见不鲜 。 有一项令人震惊的调查 , 有七成的心脏搭桥手术患者在两年内 , 就会回到原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
跳槽时为什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为什么固有的思维方式会如此顽固呢?造成了人们的固执 , 他们分别是回声室效应、逆火效应和差不多高原效应
1、回声室效应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人际关系中 , 不同的人都重复着一个相同的观点 。 那么 , 这种回音般的信息就会互相加强 , 以至于达到让我们深信不疑的地步 。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地域歧视 , 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言论 ,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 较为严重但在开放性、流动性都很强的跨国企业、学术机构里则很少见 。
跳槽时为什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文章图片
2、逆火效应
一旦人形成了某种固有看法 , 如果这个看法遭到了轻微的、不足以动摇固有看法的挑战 。 那么 , 这个挑战反而会强化固有看法 。 这就像子弹从枪膛后方出来 , 反而伤到自己一样 , 所以叫做逆火效应 。 典型的例子是保健品诈骗现象 。 一些老年人一旦形成了某公司的保健品 , 是灵药 , 儿女不给我买 , 是因为他们不孝 , 这种看法 , 似乎就很难听进晚辈的劝告了 , 儿女的劝告反而更让长辈坚信他们是一群不孝子 。
跳槽时为什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文章图片
3、差不多高原效应
人取得某种程度的初步成绩之后 , 觉得这个水平已经差不多了 , 就再也难以提高的现象 。 比如很多人的厨艺在学做菜最初时突飞猛进 , 但一旦到了某个水平就完全停滞下来 , 他们虽然每天都在做菜 , 但一辈子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 另一个例子是键盘打字速度 , 我们在刚学会盲打是打字速度突飞猛进 , 但是达到某个水平之后 , 可能一辈子都在一个不太快的打字速度上停滞不前 , 这就是差不多高原效应 。, 打破上述这些进步的有效方法 , 就是亲身实践新的事物 , 在切身尝试中寻求进步 。
跳槽时为什么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文章图片
虽然人很固执 , 但积极实践主动投身到新环境中去 , 是改变思想的有力手段 , 这是因为人类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生物 , 一旦生存面临全新挑战 , 我们就会调动所有的能动性 , 去适应这种改变 。 摆脱了原来的生活环境之后 , 我们就有希望摆脱回音室 。 我们不要试图通过玄想来改变自己的认知 , 而应该要积极投入实践 。 梨子的滋味要亲自尝尝才知道 , 游泳的乐趣不下水是体会不到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