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赛(第15季)丨宋燕:明月故里

头条大赛(第15季)丨宋燕:明月故里
文章图片
明月故里
宋燕
我自十五岁离乡 , 迄今已近三十年 。 世人都说 , 月是故乡明 , 可是 , 三十年来 , 我再未曾见过故乡中秋的明月 。 尤其三峡移民 , 昔日故乡早已淹没在了长江水底 。 一片水域 , 像是一轮明月 , 再忆起 , 已是故乡不堪 , 回首月明中了 。
我的故乡 , 是位于渝东北片区的一个偏远小县城 。 穷乡僻壤之地 , 汽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 记忆里的故乡 , 像是黑白电影的旧胶片 , 虽然缺乏色彩 , 却温柔可亲 。 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打工大县 , 与之同样声名远播的 , 是故乡的冰薄月饼 。
其实 , 就是最为寻常的巴掌大的冰糖馅芝麻薄饼 。 烘烤成金黄色 , 片片似冰心 , 团团如明月 。 故乡传言 , 明月矜贵 , 倘使元宵节见了 , 当年中秋节便不得再见 。 虽然我一直想求证 , 可是小时候耍心大 , 忘性大 , 元宵节明明三番五次提醒过自己 , 一定要记住当日景况 , 可到了中秋节又忘得一干二净 。 而今年华渐老 , 耍心不减 , 忘性更大 , 年复一年 , 竟然从未求证过这句话的真伪 。 真真假假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 当日明月!因此 , 中秋之夜 , 若遇朗月在天 , 那拜天祭月便成了全家人的盛事 。
眼见落日西沉 , 暮色四合 , 天边圆月初现 。 那月 , 初时如一片洁白轻薄的云 , 随着夜色愈沉 , 那月便愈明 , 直至黑夜笼罩 , 天地混沌 , 那圆月便如有了精魂 , 瞬间醒来 , 鲜活明亮 , 银色的月光倾泻一地 , 只觉风轻云淡 , 万物安然 。
每到这时 , 我和哥哥就会拍着手大声嚷:“月亮出来了 , 月亮出来了 。 ”父亲就乐呵呵地搬出一张条形的书案 , 放在阳台明月之下 。 母亲洗好杯碟碗盏 , 拆开一封冰薄月饼 , 只需纵横两刀 , 一片饼便分了四份 , 像是四片小小的月牙儿......月饼盛上两盘 , 新摘的青苹果盛上两盘,最后烧水泡上一壶上好的茉莉花茶 , 一字儿摆在书案上 。 我和哥哥就忍不住欢天喜地想要伸手拿月饼抓苹果......母亲就佯怒着一边拍开我们的手 , 一边说:“等会儿等会儿 , 还没祭月呢 。 ”父亲就在一旁笑盈盈地看着我们说:“先别急 , 老规矩 , 铺纸研墨 。 ”
故乡有中秋祭月的习俗 , 其实就是一家人对着明月祈福 。 期待来年明月庇佑 , 风调雨顺 , 万事大吉 。 父亲说:“祭祀 , 讲究的是心诚则灵 , 所以我们要虔诚 , 要慎重 。 ”母亲对着我和哥哥说:“记得哦 , 可不能再用手指月亮了 , 要不然晚上睡着了 , 月亮婆婆会下来割耳朵 。 ”小时候 , 我和哥哥常常耳根溃烂 , 母亲说 , 那是因为中秋祭月时我们不够心诚 。
父亲酷爱诗书 , 因此每年写祭月祈文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仪式 。 只见父亲伏案于前 , 只手提笔 , 凝眉沉思 , 片刻便摇笔成文 。 明月孤灯之下 , 父亲先是对着我们将祈文轻念一遍 。 多是什么“炎黄儿女 , 兴华夏名 , 复礼从德 , 祈告夜明”或是“乾坤万世 , 日月五光 。 普天盛裕 , 心宇玄黄”等 。 念毕 , 父亲就将祈文仔细叠好 , 揣入怀中 。 然后 , 我们一家人便跟他一道站在书案前 , 面向明月 , 点上两支红烛......那看烛火跳跃 , 璀璨如星 , 我们就凝神闭目 , 双手合十 , 向着明月躬身作揖 。 我和哥哥顽皮 , 知道父母此时闭目拜月无暇顾及我们 , 就悄悄睁开眼睛 , 挤眉弄眼做各种鬼脸 。 常常还没来得及尽兴 , 就被母亲屈起食指 , 在我们额头每人赏一颗爆栗 。
作完揖 , 父亲就掏出祈文 , 徐徐展开 , 再借着烛火焚化 。 看着那洁白的纸页在烛火中燃烧 , 像是一片明月沉入心底 。 父亲说:“泱泱华夏 , 礼仪之邦 , 我们每一个节日 , 几乎都与祭祀有关 。 祭祀神明、圣贤、祖宗......而祭祀的精髓 , 无非是敬畏 。 敬畏自然、历史、文明......正可谓此心昭昭 , 日月可鉴!”父亲边说边在我和哥哥的脑门上拍了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