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二 )


有一次 , 这位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正在意气风发地打高尔夫的照片 , 在一片点赞中 , 突然有一个同学留言道:“哟!这不是秃驴吗!”
所以 , 你看 , 虽然上传一张打高尔夫的照片想证明自己是成功人士 , 但在同学心目中 , 你依旧是那个“秃驴” 。
当然 , 这只是个很温和的例子 , 何况微信朋友圈还有个分类功能可用 。 但即便如此 , 也难免有疏忽的时候 。
例如 , 有一次我凌晨3点还没睡着 , 不小心发了个朋友圈 , 结果第二天被我妈看到了 , 马上就受到了责问:
“怎么那么晚还不睡?”我当然感觉到了母亲的关爱 , 但同时也感觉到了母亲的监控 。
记得曾读过日媒写的一份调查报告 , 说应该给自己的网络朋友圈也进行“断舍离”:
对于那些总想支配你的人 , 那些过于依赖你的人 , 那些总是对你出言不逊、不照顾你自尊心的人 , 不管是上司还是旧友甚至家人 , 都应该在网络上与其慢慢拉开距离 , 并最终实现朋友圈的“断舍离” 。
生活在新西兰的日本冒险家四角大辅 , 写过一本畅销书叫《为了自由 , 20岁必须抛弃的50件事》 。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书中谈及50件需要抛弃的事情中 , 甚至包括“抛弃人脉、抛弃熟悉、抛弃习惯、抛弃他人的视线” 。
因为“在超越人类界限的超信息化社会和超大量生产经济到来的时候 , 这个世界上堆满了我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 你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 , 一定要懂得判断哪些是不需要的 , 并能果断抛弃” 。
不久前 , 我朋友圈里的一个日本妈妈 , 就被她的孩子“抛弃”了:
她上高中的儿子 , 在Facebook和Line上都将她拉黑了 。
看到这个日本妈妈诉说此事 , 我默默地点了个赞——当然 , 在我心里 , 这个赞并不是给这位日本妈妈的 , 而是给她的儿子的 。
我想我能理解那个拉黑母亲的高中生的心情 。
对于伴随着网络社区一起成长的年轻人而言 , 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现实社会人类” , 而是游走于“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双栖人类 。
而“现实”又与“虚拟”有别 , 因此儿子会拉黑母亲 。 如果你觉得我这种说法难懂 , 那么想想古人所说的“内外有别” , 也许就容易理解了 。
现实与虚拟有别 , 就是“内外有别”的升级版 。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对于现代社会的双栖人类而言 , 与现实社会相比 , 虚拟空间或许才是获得精神自由、心灵慰藉的所在 。
这也是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喜爱动漫的原因 , 也是加入“角色扮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 这其实没有任何不好 。
只要想一想 , 古人在没有网络的时代 , 都可以创造出虚拟世界里的神、佛与上帝 , 就会明白这是一种无可非议的人性需求 。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不被干涉的精神空间 , 去实现一个想要成为的自己 , 而虚拟世界正好提供了这种实现的可能与自由 。
所以 , 如果你也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 那么不要怕 , 果断拉黑他们吧 。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作者:唐辛子 , 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 , 原标题《如果你想拉黑你爸妈》 。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