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文/唐辛子
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 , 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平时联系很少 , 甚至根本不联系的人 , 突然从朋友圈跳出来发私信给你 , 要你给他帮个忙 。
除此之外 , 令人心烦的 , 还有朋友圈里没有节制的代购、毫无意义的刷屏、无缘无故的广告推送 , 以及莫名其妙的群发 , 等等……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
他们从未想过虽然被称为“朋友圈” , 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个人的私有领域 , 而是一个与他人共享的公共网络空间 。
每个人都在这个公共网络空间里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 , 却不可以任性地影响他人 。
当然 , 现在的朋友圈里 , 也有在现实生活中非常熟的人 , 例如你爸你妈 。
对于朋友圈里的陌生人 , 要做到“断舍离”是很容易的 。 毕竟对方跟你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利害关系 , 若感觉对方待在自己的朋友圈碍眼 , 简单粗暴地拉黑对方就OK了 。
可对于朋友圈里的亲友群 , 估计很多人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 不信你现在拉黑你媳妇试试 , 看你明天还能不能活着出门!当然 , 你媳妇拉黑你大概是可以的……
我一直同时使用好几款社交工具 , 使用之后 , 我开始发现它们的使用感受很不一样:
比起微信 , 微博的使用感受要好一些——因为微博上基本都是陌生网友 , 没有微信这样的朋友圈 。
我最开始认为是微信这款产品有问题 , 但后来发现 , 是微信的朋友圈构成出了问题 。
因为我的一些精通汉语的日本友人 , 都觉得微信很轻松 , 没有日本的Line那么麻烦累人 。
这样一比较 , 我想大家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我的亲友群都在我的微信朋友圈 , 日本友人的亲友群都在他们的Line朋友圈——亲友群令我们变得小心翼翼 , 有所顾忌 。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现在回想起来 , 大概是6年前或更早一点 , 我刚刚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 , 朋友圈里还只有一些零星的网友 。
那个时候觉得微信真好啊!与当时鱼目混珠、乌烟瘴气的微博相比 , 微信就是网络雾霾中一枝未经污染的百合 。
我现在还记得我第一天登录微信的时候 , 一个在日华人前辈快活地招呼我说:“你看 , 这儿比微博好多了吧?这儿多清净啊 。 ”
清净的微信像一段美好的芳华岁月 。 与当时各种言行都暴露于大庭广众的微博相比 , 微信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封闭型朋友圈空间 , 简直是含羞若处子 , 岁月静好得令人着迷 。
完全不像现在 , 有这么多不得不令人夹紧尾巴的“家长群”“同学群”“亲友群”“家人群”……
当你的家人、旧友、老同学、上司甚至你孩子的老师 , 全都通过微信连接到网络中的你 , 并挤在你的朋友圈里时 , 微信短暂的芳华岁月便一去不返了 。
即使你精力旺盛过人 , 恐怕也会有疲于应付的时候 。
微信亲友群的出现 , 令网络交友与现实亲情失去了应有的边界 , 你的一举一动都暴露于亲情与友爱的关注之中 。
你可能通过微信获得了超越物理距离的关注 , 但也为此失去了精神上的自由 。
文/唐辛子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23期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拉黑你爸妈
文章图片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吧 。 我有一个朋友 , 大学时留了个光头 , 被同学取了个外号叫“秃驴” 。
这个朋友后来到海外留学 , 又进入一家全球五百强企业 , 并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 娶妻生女 , 有车有房 , 按国内的衡量标准 , 也算是个成功人士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