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人缘好的人,很少去饭局,依靠这三条交际潜规则

闲来无事 , 请人吃顿饭 , 或者参加别人的饭局 , 混个脸熟 , 以后办事就容易多了 。 似乎 , 饭局社交 , 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
其实 , 饭局不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 , 是吃饭 , 还是谋局 。 如果你很单纯 , 大概率会入别人的局 , 在社交中迷失自己 。
很多人 , 放下酒杯和饭碗 , 压根就不会去帮谁 , 甚至连饭局里有谁 , 都记不清了 。 工作很忙的人 , 一开始就厌恶饭局 , 不得不到了饭局 , 也是应付一阵子 。
古往今来 , 很多人因为饭局 , 弄得狼狈不堪 , 甚至被人坑害 。
鸿门宴中 , 刘邦和项羽 , 吃饭战战兢兢 , 最后刘邦还是逃着离开的 。
东周时 , 卫桓公要去参加周平王的葬礼 , 兄弟州吁设立饭局 , 为其践行 。 吃吃喝喝之中 , 刀剑相见 , 州吁害人夺权 。
既然饭局不能撑起一个人的社交 , 那么靠什么来获得人脉资源呢?想要有靠谱的人缘 , 就要掌握社交的潜规则 。 按照规矩办事 , 原则性强了 , 情感上弱化了 , 但是办事的效率提升了 , 社交也少了一些阴暗面 。
真正人缘好的人,很少去饭局,依靠这三条交际潜规则
文章图片
01
第一 , “划重点”:朋友、圈子靠质量 , 不靠数量 。
根据“150定律” , 我们可以遇见的人 , 成千上万 , 但是可以熟悉的人 , 大概是一百五十个左右 。 真正能够成为知己的 , 寥寥无几 。
俞伯牙在官场上混了多年 , 他的琴声很优雅动听 , 每一次表演 , 都能得到一片掌声 , 但是能够听懂琴音的人 , 也只有钟子期一个人而已 。 当钟子期过世后 , 俞伯牙砸掉了琴 , 此生再也没有知音了 。
管仲 , 帮助齐桓公走上了霸主的位置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他走到任何地方 , 不差一顿酒 , 不缺迎合的人 , 但是真正理解他的人 , 是鲍叔牙 。
最可贵的是 , 管仲能够崛起 , 一直是鲍叔牙在背后支撑 。 年轻时 , 两个人一起做生意 , 管仲被关进牢房时 , 鲍叔牙坚持举荐 。
“士为知己者死” , 能够帮助你的人 , 不在乎你的位置 , 不贪图你的钱财 , 而是在人生沉沉浮浮之中 , 始终能够携手 。
比方说 , 真正心疼你的亲人 , 在你一穷二白的时候 , 也愿意借钱给你 , 帮你找门路 。
有共同理想的人、一起谋利的人 , 自己的家人 , 这些人情 , 才值得珍惜 。 人与人打交道 , 总是要有一些可靠的“纽带” , 而不是手里的酒杯 , 一堆虚伪的话 。
真正人缘好的人,很少去饭局,依靠这三条交际潜规则
文章图片
02
第二 , “强磁场”:种下一片草 , 吸引骏马来 。
上初中时 , 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
把一块磁铁放在白纸上 , 周围有很多铁屑 。 移动磁铁 , 铁屑就跟随着运动 , 最后依附在了磁铁的两端 。
做人 , 应该做铁屑 , 还是磁铁 , 一目了然 。
在东周时期 , 郑庄公不仅是郑国的一把手 , 还是周朝的重臣 。 在他的带领下 , 郑国日益强大 , 民心所向 。
卫国主动写信 , 向郑庄公示好;虢公不愿接受东周安排的位置 , 坚持要让给郑庄公 。
周平王和郑庄公聊天 , 主动谦让三分 , 还主动把公子狐放到郑国去学习治理的方法 。
齐国和郑国结盟 , 主动提出 , 把齐国的公主嫁给郑庄公的儿子忽 。
古人云:“婚姻门户要相当 , 大小须当自酌量 。 ”
大部分的社交关系 , 都类似于婚姻 , 需要门当户对 。 如果你自己不强势 , 还想去巴结强势的人 , 显然会被瞧不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