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在黑白与彩色之间,追寻百年奇迹敦煌

陈寅恪曾说:“敦煌者 , 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每每提起“敦煌”二字 , 于国人而言总是感慨万千 , 既为我们的先人能够创造出如此卓绝的艺术瑰宝而骄傲、震撼 , 也为大量珍宝因被盗卖而流失感到痛心疾首 , 同时还为“因祸得福”地让这些珍贵文物躲过战乱和灾难而得到较为完整的保存而感到一丝庆幸与欣慰 。
“敦煌”之称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 东汉应劭解释为:“敦 , 大也;煌盛大辉煌之意 。”不得不说 , 这样的释法确实恰如其分 , 那些体现着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艺术瑰宝 , 实在是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 那种美是大气磅礴中不乏精巧构思 , 沧桑历尽后犹见岁月轮回 , 千年风霜都没有让敦煌褪去它的颜色 , 曲折的历史只会让它愈发辉煌 。
这样的大美敦煌不仅见证了历史、民族与文化的发展进程 , 也是壁画、雕塑等美术艺术的高水准体现 , 无怪乎国画大师张大千会做出这样的评价:“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史 。”
从1900年6月藏经洞被重新发现之后 , 敦煌学逐渐兴起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 近些年来 , 关于敦煌的书籍、影视作品也屡见不鲜 , 那些伫立在黄沙之中的石窟、那些演绎了千年之前故事的壁画 , 似乎已经没有那么神秘 ,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去听到、看到敦煌 , 去了解那浩繁的典籍文献、流光溢彩的石窟艺术当中 , 究竟讲述了怎样的历史 , 敦煌虽远在天边却又像近在眼前一般 。
敦煌|在黑白与彩色之间,追寻百年奇迹敦煌
文章图片
尽管如此 , 影像图书《世纪敦煌》的问世依旧让我深受震撼——你或许见过真正的敦煌 , 但你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敦煌!
《世纪敦煌》的著书角度非常的精妙 , 它没有用很大的篇幅去重述历史 , 没有罗列那些我们看过很多遍的莫高窟照片 , 也没有讲述那些感人的“守窟人”故事 , 而是别出心裁地以“重摄”的方式带我们穿越敦煌百年 , 他臻于极致完美地以相同的角度和取景 , 重现120年前的旧照以新貌 , 黑白与彩色对比下的视角冲击带来强烈的震撼 , 掉落的每一块岩石、缺少的每一个部件 , 似乎都在诉说那漫长岁月中莫高窟所经历的各种雨雪风霜 , 也为那些跨越千年时光的文物拂去满身的风尘仆仆 , 重新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脉动 。
作者孙志军是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主任 , 也是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委员会理事 , 他从1984年起一直致力于敦煌石窟摄影工作和数字敦煌项目的研究工作 , 对于这每一窟中的每一样瑰宝 , 孙志军都如数家珍 。敦煌莫石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 离不开这些默默付出和坚守的敦煌人 , 从“愿为敦煌然此生 , 来世还做敦煌人”的常书鸿 , 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 再到这位用影像带我们穿越莫高窟百年时光的孙志军 ,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 , 将敦煌最美的部分说与世人听 。
敦煌|在黑白与彩色之间,追寻百年奇迹敦煌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