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MedicalGroup|手术中,看到她努力点头的样子,大家激动地几乎都要跳起来了


麻醉MedicalGroup|手术中,看到她努力点头的样子,大家激动地几乎都要跳起来了
文章图片
麻醉MedicalGroup|手术中,看到她努力点头的样子,大家激动地几乎都要跳起来了
文章图片

20岁的小丽 , 不仅是一位爱美的姑娘 , 更是痴迷于舞蹈 。 然而 , 上天似乎和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就在前不久 , 她时常感到头疼 。 不仅如此 , 跳舞时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 原本柔美的舞姿 , 也变得僵硬起来 。
在朋友的劝说下 , 她们立即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
看到检查结果 , 她们一下子抱头痛哭起来 。 经医生诊断 , 在她的脑部长了一个肿物 。 而她头疼以及下肢无力 , 也正是这个肿物在作怪 。
然而 , 令她们进一步陷入悲痛中的是 , 医生告知他们:切除肿瘤的风险很大 。 最大的风险 , 就是可能损伤她大脑的运动功能区 。 别说跳舞了 , 就连正常走路 , 可能都存在问题 。
从医生的解释中 , 她的朋友能感受到医生并不是推诿、而是真的很难 。 于是 , 当她把小丽送回病房后 , 再次来到医生办公室 , 和医生讲了小丽的身世 。
原来 , 小丽自幼是孤儿 。 被一位捡破烂的奶奶收养之后 , 总算长到了十多岁 。 但是 , 好心的奶奶也不幸去世了 。 之后 , 她只能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 。 当有能力赚钱的时候 , 她重新走进了校园 , 学习舞蹈 。
小丽的经历感动了大家 , 医院决定请一位顶尖的神经外科专家亲自为这个励志的女孩做手术 。
但是 , 事情又起波澜 。 专家看过片子后 , 也略显为难 。 他指出 , 小丽的肿物紧邻大脑中主管人体运动中枢的“中央沟” 。 这个位置 , 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区” 。 这就意味着 , 一定要避开这个区域 。 可以说 , 这是一个稍有差池就会失败的手术 。
手术本身是专家顾虑的一方面 , 他更顾虑的是麻醉方面 。 他坦言 , 之所以能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与麻醉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 假如说 , 麻醉科不陪着他拼高难度手术 , 就不会有今天的他 。
了解到他的顾虑后 , 麻醉科立即回应道:一定全力配合 , 尽最大努力保驾手术成功 。 对于专家要求的“术中唤醒” , 麻醉科也立即制定了相应的方案 。
手术当天 , 场面相当壮观:由于手术室内有人数限制 , 只能留下必要的人员 。 其他参观的人员 , 只能在直播中观看 。
为什么这么多人参观?一方面 , 大专家亲临手术 , 大家都想学习一些关键处理;另外一方 , 这类手术可遇不可求 。 尤其是术中唤醒的情况 , 很多人只是在报道中听说过 。
为了降低气道的刺激 , 麻醉科主任大胆的采用喉罩插管 。 此举 , 相较于气管内插管 , 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适 。 这样做的目的 , 是为了术中减浅麻醉、唤醒之用 。
当手术进行到大脑的运动区附近时 , 专家要准确鉴别脑组织是否属于运动区 , 要求麻醉医师复苏病人 。 这个过程的关键 , 既要患者不痛苦、又要意识清晰 。 一旦患者意识非常清晰的时候 , 外科医师会下达指令、嘱其活动相应的手指、脚趾 , 以确定手术不会伤及这些区域 。
很快 , 经过麻醉医师精准的控制 , 小丽的脑电信号越来越强烈 。
一声“睁睁眼” , 小丽缓缓睁开了眼睛 。
【麻醉MedicalGroup|手术中,看到她努力点头的样子,大家激动地几乎都要跳起来了】看那眼神 , 似乎在问:手术做完了吗?
麻醉医师赶紧告诉她:手术正在进行 , 现在就要配合外科医生的指令 , 以便观察、确定脑功能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