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从北大退学,转读技校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 二 )
这一年 , 让周浩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认知——还是要读书 , 并且从自己喜欢的专业入手 。
在尝试了几乎能想到的路以后 , 周浩才开始「盘算」转校 。
他先是了解了德国数控技术的网站 , 详细对比了中德在这方面的差距 , 对中国的机械市场进行评估判断 , 周浩觉得 , 学机械技术 , 是有前景的 。
他还分析出:中国的技术工人学历基本不高 , 最缺的 , 就是知识技能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 。

文章图片
接着 , 他又做了大量功课 , 寻找中国数控技术最领先的学校 , 最终选择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
就这样 , 周浩坚定要做一个知识技能「双精」的人才 。
2011年底 , 他说服父母 , 转去了技校 , 学技术 。

文章图片
转学后的周浩 , 如鱼得水 , 他非常自律 , 每天在实验室「朝八晚五」地操作那些数控机器 。
老师教过的技术 , 每一种他都要重复练习 , 有不懂的就及时问 , 问完再反复练 。
很快 , 他就成了小组中最出色的学生 。
毕业时 , 很多企业都向周浩伸来橄榄枝 , 但周浩自己还想继续深造 , 他觉得对数控了解越深 , 就觉得自己学的太少 。
机缘巧合 , 周浩留校做了老师 。
但对他对数控的学习和研究 , 一直没有停止 。
2014年 , 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 , 周浩获得了高技组第一名 。

文章图片
在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大赛中 , 周浩也多次获奖 , 后来 , 他作为高技能人才被引进 , 同时获得了北京市户口 。

文章图片
有人质疑 , 今天周浩的成就 , 跟他留校任教 , 走进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
可回看周浩的经历 , 以他的心性 , 即便不留校任教 , 在机械领域他也不会停止钻研 , 难保不会有别的成就 。
周浩的反转路 , 让我们看到 , 一个孩子如果想「成事」 , 至少有3方面的因素:
▎对自己有清晰认识和规划
人人都往上走 , 周浩却往下走 。 转学时 , 面对人们的质疑 , 周浩说:
我虽然在乎别人的看法 , 可如果一辈子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 我的一生就毁了 。
周浩的决定虽然不可思议 , 却是他从内心出发的 。
环顾我们四周 , 那些能主动突破逆境 , 身上长满自驱力的孩子 , 其实都有对自我、对目标 , 甚至对环境的清晰认识 。
千万别小看这种认知 。 每个生命 , 都有蓬勃生长、主动向上的本能 , 而这种本能动力 , 就来自于「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怎样去适应这个社会」 。
当一个孩子 , 有了很明确的目标「我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就要以怎样的姿态立足这个社会」 , 这样的孩子 , 就已经有了后续突破的可能性 。
▎锲而不舍的努力
发现自己不适应北大的学习时 , 周浩也有过颓废 。 但他最终几经「折腾」 ,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
不难看出 , 周浩身上有着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 。
虽然看似走的是下坡路 , 可他的执行力、魄力 ,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这种劲头 , 已经碾压了太多同龄人 。
转学去技校 , 只是改变了航程和路线 , 但只要周浩身上这种钻研精神还在 , 相信他最终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
不难发现 , 成功的路其实真的不挤 , 因为能坚持下去的人 , 太少太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公主嫁给王子,从此过上不幸的生活,然后沉迷美容健身不可自拔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占有欲与爱的本质区别
- 友谊|说的就是你那个只会哈哈哈的朋友!
- 蒋兰州|《二十不惑2》最大遗憾:她们都没和22岁喜欢的那个人在一起
- 女子拒给弟弟买房,被父母告上法庭索要50万赡养费:从小就被寄养
- “教书育人≠为人民服务”,别让老师从教育者变成服务者
- 《沉香如屑》颜淡一心想为芷昔历劫,其实她从来不懂芷昔
- 想让孩子读懂《红楼梦》,不妨从这本书开始
- 自从有了四胞胎女儿,每次开学都是“大场面”,宝爸:我太难了
- 从莫言自述的童年里,我看到了张桂梅老师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