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啥突出的优点|“中国第一法官”的梅汝璈,曾一人单挑10国,赢下了东京审判( 四 )


梅汝璈 , 赢了!
中国 , 赢了!
这场东京世纪大审判 , 自1946年5月3日起正式开庭 , 至1948年11月12日宣告结束 。
历时共两年零七个月 , 开庭次数高达818回 , 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审判 。
而在这期间900多个日夜里 。
却鲜少有人知道 , 梅汝璈为了这一“险胜”的局面 , 所受到的压力和煎熬 , 以及付出过的心血和努力 。
更加不为人知的是 , 远赴东京的梅汝璈 , 其实才刚新婚不久 , 却不得不和妻子相隔两地 。
梅汝璈有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 在日本逗留的那段日子 , 他日记里的内容基本都是对法庭工作的描述 , 或者是表达内心无处宣泄的悲愤 。
但有一篇尤为特别 , 满纸充满缱绻深情 。
梅汝璈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是我和婉如结婚一周年纪念 , 我现在连她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或许她已离开了重庆 , 正在赴沪途中;或许她仍在重庆 , 或许她已到上海 。 中国交通这样困难 , 使我对她发生无限的怀念 , 对去年今日的情景发生不断的回忆 。 我们的分离使她多吃许多苦 , 我心里很不安 。 今天的事情真凑巧 , 使我万分兴奋 。 恰在这一天 , 我便接到她从中国寄来的第一封信 , 更奇特的我今天穿的是去年今日穿的那件白衬衫 , 戴的是去年今日戴的那根红领带 。 这种小事都这样好胜 , 未免太孩子气了 。 孟子说 , 大人者 , 不失其赤子之心 。 然则 , 我却太夸张了……”
图 | 源于——非常故事汇《我的父亲审判了日本战犯》
絮絮叨叨、言犹不尽 , 字里行间却满是对妻子的惦记 。
特地穿上结婚典礼当天的衣着 , 又将刻意掩饰成无意 , 像一个害羞的孩子 , 小心翼翼地藏着自己的爱意 。
可国仇家难还未得报 , 容不下太多儿女情长 。
他只能特地去挑了一个花纹精致的首饰盒 , 拜托友人带回国内送到妻子手上 。
礼轻情意重 , 千里嘱平安 。
后来 , 根据子女们的回忆 , 父亲梅汝璈很少跟他们主动谈起 , 当年发生过的波谲云诡 。
比起去想象父亲睿智交锋的一面 , 他们更为熟悉满怀童趣、老爱陪着他们瞎玩瞎闹的“老顽童” 。
图 | 源于——非常故事汇《我的父亲审判了日本战犯》
儿子梅小璈回忆说 , 小时候自己沉迷看《西游记》的画本 , 硬要指着屋子里的顶梁立柱 , 抱着往上爬 , 说是定海神针 。
怎料 , 第二天醒过来 , 发现柱子就被父亲刷成了白色 , 上面还写了一行字“如意金箍棒 , 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
俩父子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 , 母亲却是不禁气得直跳脚 。
长大懂事后 , 儿子也曾偷偷地问过父亲 , 当时究竟是谁投了赞成票 , 谁投了反对票?
梅汝璈至死不肯松口 , 立下过保密誓言的他 , 如约地将这个秘密坚守到生命的完结 。
重翻整理父亲留下的日记资料时 , 作为儿子的梅小侃说:
“我想我找到了父亲他们 , 当年为何忧心忡忡 , 为何要决绝而悲凉地抱定蹈海一死的信念 。 那就是他们心中装着一个比天还大的东西——家国责任 。 他们无比珍惜 , 民族牺牲换来的国际地位 , 无比期盼民族浴火后走向新生 。 ”
如今 , 梅汝璈穿过的黑色丝质法袍 , 以及东京审判判决书的底稿 , 静静地摆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 。
图 | 源于——非常故事汇《我的父亲审判了日本战犯》
当年梅汝璈愤怒地脱下法袍 , 在争夺席位上分毫不让时;
庭长韦伯曾感慨道:“你的国家应该为有你这样的斗士而骄傲 。 ”
梅汝璈淡淡地回答:“我不是斗士 , 我只是一名法官 , 一名中国的法官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