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农民工人的内心世界( 五 )


同时,随着农民工渐趋年轻化,未婚的农民工居多,养育子女的压力还未出现,家中的重担也有上一辈人分担 。总的来说,他们身上的担子比较轻,对于各种消费也较少有后顾之忧 。
然而,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涉世未深,对于纷繁复杂的商品判断能力不高,购买对情感因素的作用更加凸显,理性思考不足,难免有一定的盲目性,于是就非常容易盲目地追随城市青年的消费观念,追赶潮流,而且更容易受商家广告等促销活动的影响 。
卖家总是比买家精明
商家喜欢抓住农民工消费者的心理大肆促销,拉拢农民二顾客 。一位大型商场的主管列出了目前商家流行的“返券促销”花招 。比如先抬高标价,再打折促销 。商家先将价格抬高,再扬言称“商品打折”,而后再以原定价卖出,而消费者则认为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了优质的商品,也不理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或者喜欢,先捡了这个“便宜” 。
商家很清楚,农民工也希望体面,但农民工多数并不富足 。这些促销手段,都是想抓住农民工消费者希望以“低成本”求得“高满足”的心理,在各大节日来临之前,通过广告宣传促使农民工成为最有潜力的一大消费群体 。
让消费回归理性
商家虽然善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煽动”买家的购物欲望,但只要做到了明码标价,双方自愿,也就无可厚非了 。但农民工消费者也需要掌握“购物心理学”,让自己的消费回归理性,避免“;由动消费” 。毕竟兜里的钱挣得辛苦,别图一时之快,花完钱后悔 。
原则1:
我们往往会因为别人的购买行为而影响自己,而在冲动购买之后,往往发现所买的东西对自己并不实用,或者放置一旁很少用到 。因此,在购买商品之前,不妨先问一问自己:这件商品我是否真正需要,买完之后能派上什么用场?尽可能不要无计划消费,不要为了攀比消费,不要为了求新求异消费 。
原则2:
某报刊登了一则新闻,提到一名电脑城工作者监守自盗,其店长表示,该工作人员平时工作业绩很好,平均每月能挣4000元 。
明明收入不错,却还选择以非法手段去获取额外财物,让人不免为其感到遗憾,也不得不让人对他的日常消费方式感到诧异 。他的收入都花到哪儿去了?经了解,这个人经常与身边人盲目攀比,导致信用卡负债过高,只好用偷盗得来的钱还款 。
农民工物质生活水平较过去已经有了大幅提高,然而相对于城市市民的收入,应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些农民工收入不菲,但也不乏部分农民工收入偏低 。
在商品面前,我们应该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理!生消费,所购商品的价格应在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要一时眼热超前消费 。
原则3:
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价格高的不—定就是品质好的 。各种商品的卖点不一样,有的卖的是品质,有的卖的是外观,有的卖的是新潮,有的买的是品牌……同时,商场于丁折促销的商品也不一定就是实惠的,商家的广告总是以其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要期望真的会有免费的“馅饼” 。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对知名品牌的消费并不能直接提高人的地位、身份,消费者只是在心理上感到某种安慰 。
在商业领域,人们常常强调人的“财富智商” 。有人说,一个人的财商与其挣了多少钱没有关系,而是看其能够留住多少钱 。农民工朋友的收入来之不易,对于自己的血汗收入,更要学会合理规划 。要改变地位,得到别人的认可,只能从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入手,比如为自己投资,学习专业技能、接受职业培训等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