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越过爬直接走是超前发育?看似走“捷径”却错失3大优势

导读:宝宝自出生起每一个第一次都有特殊的意义 , 不仅是掌握了一项新技能 , 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里程碑 。 第一次能自己坐起来 , 第一次喊妈妈爸爸 , 第一次走路等等 , 每一个细节都是成长的标志 , 也是父母的欣喜 。 宝宝学会走路是一个重要转折 , 预示着从完全依赖成人 , 到获得“自由” , 可以凭自主意识在可行的活动范围随心所欲 。
01、爬行促进大脑发育在BBC记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引用了一个名为“视崖实验” , 的测试 , 来评估婴儿的判断力和对深度的认知 。 实验者用玻璃搭建成能行走的通道 , 看起来站在悬崖上 , 成人很清楚行走在上边是安全的 , 而认知能力有限的婴儿很难意识到 , 从他的角度看 , 并不一定能判断出是否安全 。
第三点:匍匐爬在爬行时 , 宝宝腹部贴着地面 , 脚和手交替前行 , 像是匍匐前进 , 这种姿势在爬行中很容易使身体向某一侧倾斜 。 需要训练手和脚的协调习惯 , 当宝宝右手向前时 , 成人用手推动左脚 , 左手前进时推动右脚 , 让宝宝爬行中找感觉 , 达到四肢协调 。
宝宝越过爬直接走是超前发育?看似走“捷径”却错失3大优势
文章图片
学走路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经历 , 有的宝宝到了1周左右 , 在成人搀扶下或者扶着身边的物品 , 直接站起来就可以蹒跚学走 , 这样的宝宝在父母眼里聪明灵巧 , 超前发育 。 还有一部分宝宝在会走路之前要经历爬行的过程 , 爬几个月才慢慢可以站立行走 , 相比站起来就走 , 一直爬迟迟不走的宝宝 , 父母不免焦急 , 觉得自己孩子落后了 。
宝宝越过爬直接走是超前发育?看似走“捷径”却错失3大优势
文章图片
一般的宝宝过了6个月就具有爬行能力 , 一直到13个月 。 美国婴儿协会曾提出 , 婴儿爬行时间最好累计超过500小时 。 爬行看似是一个很轻松自然而然地运动 , 但对于几个月的宝宝来说却是一个挑战 。 因为要用到四肢 , 臀部等肢体和各个器官配合 , 对协调性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
宝宝越过爬直接走是超前发育?看似走“捷径”却错失3大优势
文章图片
实验第一组选的宝宝刚学会爬 , 妈妈在“悬崖”另一方召唤他们 , 这些宝宝没有任何犹豫 , 直接爬行通过“悬崖” 。 这个过程中 , 宝宝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悬崖 , 对他们来说是危险的 。 第二组是已经爬行了半个月以上宝宝 , 他们面对悬崖 , 似乎意识到了危险 , 任凭妈妈在另一端召唤 , 并没有爬行通过 。
已经爬行一段时间的宝宝相比刚学会爬的宝宝 , 面对险境 , 明显有规避潜在危险的意识 , 爬行带来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关联 , 让宝宝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更强 。 爬行需要眼睛和四肢的配合协调 , 这个过程需要大小脑的相互配合 , 有助于完善脑神经结构 , 促进脑发育 。
宝宝越过爬直接走是超前发育?看似走“捷径”却错失3大优势
文章图片
02、预防感统失调由于爬行需要四肢配合交替前行 , 这个过程中骨骼支撑力和四肢的张力得到锻炼 。 同时爬行还可以调动听觉、视觉和位置感 , 这些感官和四肢的配合更有助于培养平衡感 。 有了爬行的平衡感为基础走起路来更稳 , 不容易摔跤或被磕碰 。
03、任何爬行姿势都是调动全身常见的爬行姿势就是双膝和双手着地 , 交替前进 , 除了这个普通姿势还有倒爬、匍匐爬、蠕动爬行等 。 不论哪种爬行姿势 , 都到四肢、臀部、腹部 , 是宝宝全身的运动 。
第二点:蠕动爬这种爬行姿势是刚开始学爬行 , 还没有足够协调好各个部位 。 通常是宝宝用整个腹部着地 , 还不能完全调动起四肢 , 臀部的力量也还不足够支撑 , 但是在自我意识里又想前进 , 于是出现了像虫子一样原地蠕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