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第一印象( 二 )


这说明了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并没有改变 。心理学家曾进行试验,揭示了第一印象的牢固性 。将一个人的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分为两组放在电脑上,分别传达给两组测试者 。当受试者对此人形成第一印象后,研究员又将相反的信息展示给他们,研究员惊讶地发现,后来的信息并未对被测验者形成很大影响,他们对此人的印象仍旧停留在第一印象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大脑对违反原有经验的新判断采取一种“凡事有例外”的处理方式,一旦新经验与固有经验不符,就被视作特例 。只有当第一印象在不同情境下被数次挑战,新的判断才会形成,第一印象也就失去了它的效力 。
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笑脸迎人
心理学、表情研究专家都指出,要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笑脸迎人 。笑容包含友善、接纳等潜台词,对方看到笑容,通常会以笑脸回应,这样双方的距离就拉近了 。男女在初次约会时,要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就要在3秒钟内展现笑脸 。
多听少说 放松交流
决定第一印象的因素通常包括容貌、穿着、语言、态度和身体语言,总的原则是多听少说、多进行眼神交流,谈论轻松愉快的话题 。对于外向的人,可以让对方多谈谈他们自己,然后真诚回应 。对于内向的人,可以主动谈谈自己,让对方在交谈中放松 。如果对某些话题不熟悉,您也不要焦虑,注意放慢语速,放松表情 。其实,只要表现出关注对方,就可以留下好印象 。提问可以表现关注对方并减轻压力,但注意不要显得像是在盘问对方 。
传递好情绪
情绪有传染性,好心情可以留给对方好印象 。虽然认知专家都会建议在初次交往中“做真实的自己”,但在面对新朋友时,人们还是应该收敛坏情绪,或者等到情绪好转时再结交新朋友 。
与新朋友同步
不失时机地调整交流用语、语调或身体姿势,与新朋友同步 。比如,使用对方的口头禅、以对方的语速说话,随着新朋友一起点头或摇头等,这样很容易建立起和睦的关系,因为人们都容易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 。
真诚的赞美
【神秘的第一印象】适当夸赞对方 。大家总是喜欢被人奉承,但是需要注意,赞扬要表现得真诚、不夸张,这样对方才会有信任感 。
家庭会伤人
包办溺爱型 温柔的陷阱
29岁的小美一直是父母眼中的骄傲 。从幼儿园到大学,她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她在父母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一家外企÷拿着不菲的年薪 。可是.工作上一帆风顺的小美,个人情感却波折不断:几年里,父母给她张罗了不少相亲对象,条件都非常优越,可她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甚至对相亲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小美妈妈一谈起女儿的终身大事就开始以泪洗面,埋怨女儿不懂得父母的苦心 。小美有些恼火,但又立即想到:“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心生恼怒呢?”小美发现自己越来越焦虑,简单的工作也担心自己做不好,心理医生给小美做了测试问卷,发现小美的焦虑和抑郁指数都高于正常值 。
小美是在包办溺爱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典型 。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母为她安排了从幼儿园到找工作的所有人生历程 。从表面上看,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人生过得非常轻松 。可是,包办型的溺爱都是具有交换性的,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要求:为了配得上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必须回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生活——让我们满意的学习成绩,让我们满意的工作,让我们满意的男朋友 。
包办溺爱型的父母会刻意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和小美一样,有一部分在包办溺爱型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看上去很“成功”,但是无论生活被安排得多么完美,他们都会有一种感觉:自己的人生不是为自己而活 。人只有在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当小美“为自己作主”的意识被唤醒时,她从小形成的种和不良自动思维“怎么能生妈妈的气”,“怎么能不听父母的话”开始发挥作用,两相矛盾之下,她开始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