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中庸》理论告诉我们 , 喜、怒、哀、乐是人们的正常反应 , 是人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产生的自然情感 。
之所以说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 , 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情感是被控制的 , 内心保持着平静和均衡 , 这是合乎正道的 。
然而 , 人的感情无法正常宣泄是不可能的 , 因此宣泄需要有个尺度 , 这个尺度就是:不要看到好的事物就喜形于色 , 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就勃然大怒 , 极度悲哀或是过度高兴都是不合理的 。 这便是点到为止、适可而止 , 见好就收的真谛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文章图片
人生何来十全十美?见好就收半称心也就足矣 。
浙江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 , 万事只求半称心” 。
这副对联语言朴实 , 却富含哲理 。 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 , 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
当然 ,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 , 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
豁达 , 指宽宏大度、胸怀坦荡 , 体现的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一种心胸 。 我钦佩豁达 , 欣赏豁达 , 更要恪守豁达 。
豁达与大度同庚 , 更是一种从容、一种大的、一种优雅、一种风度 , 豁达的人把个人的得失看得很轻 , 并且对自己有着足够的自信 , 所以他们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 , 无故加之而不怒 。 更有着任凭风浪起 , 稳坐钓鱼台的从容不迫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文章图片
学会豁达的人 , 就会宁静淡泊 , 正视人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 静望天上云卷云舒 。
自古人生最忌满 , 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 , 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 , 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 , 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 , 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 , 另外一半听自然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豁达 , 也就是要学会转换角度看世界 。 比如说从前一个老妇女有二个孩子 , 老大靠制雨伞来养家 , 老二靠摆菜摊子糊口 。 这老妇一年到头都愁容满面 , 晴天为老大雨伞卖不出去而长吁短叹 , 阴天之日又为老二的生意而郁郁寡欢 。 后一智者点化 , 胸中块垒顿化烟云 , 从此 , 雨天为老大高兴 , 晴天又替老二庆幸 , 成天眉欢眼笑的 。 快乐与忧愁仅一墙之隔 , 但若没有“智者”出现 , 老妇断难穿墙而过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文章图片
家庭和睦了 , 社会才安宁 。 家 , 是讲爱的地方 , 不可讲理;家 , 是放松的地方 , 不可吵闹;家 , 是安心的归宿 , 不可嚣张;家 , 是感情的寄托 , 不可欺骗 。 家要温暖 , 而不是冷言冷脸;家要陪伴 , 而不是亲人离散 。
“君子不跟牛治气” 。 生活中偶尔会碰到一些品质差 , 或者素质差的人 , 说话办事伤害了我们 , 如果与他 , 或者她 , 争执甚至打闹起来 , 我们也就是同类人了!就像狗咬人 , 人不能咬狗一样 , 看似吃亏 , 却保住了做人的尊严 。
不管做什么 , 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 , 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 。 留一点好处让别人掌 , 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 , 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 。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 , 得到时不自喜 , 失去时不抑郁 , 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