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田间的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清明节气农事:田间管理   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此时我国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已升至12——C,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
  这个时节的北方,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在田间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防御晚霜冻,否则会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的严重后果,因此水稻的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 。而在西北高原,牲畜草料不足的寒冬影响,抵抗力下降,必须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
  “清明时节,麦长只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快要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人拔节期 。若想取得丰产,一定要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北方的早作、江南早中稻进人大批播种的合适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人花期,要重点做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 。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适时进行 。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下种 。
  清明时节水稻插秧注意事项:
  1、壮秧要早插 水稻育秧的目的就是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充分利用无霜期,以增加产量 。插秧时间要在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3℃时,不能过早,这样容易受晚霜冻害,使返青、分蘖延迟;也不能过晚,这样会缩短水稻的营养生长期 。以上两点,都会降低产量 。特别是晚熟品种,必须早插,否则容易造成贪青晚熟,遭到初霜侵害 。依据的气象特点开始插秧 。
  2、插秧技术要科学 水稻插秧要本着“浅插插稳、插直插匀”的原则,这样可以使秧苗扎根深浅适当,直立平稳,在田间分布合理,能返青快,分蘖节位低,有效分蘖率高,不争肥不争光,使植株个体发育好,群体结构合理,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
  在插秧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四不插”:即不插息风秧:就是不在寒流过后立即插秧,否则易受冻害,影响水稻返青、分蘖 。不插脚窝秧:就是不把秧插有脚窝处,否则会造成插秧过深或者漂秧,不利于秧苗生长和保证密度,要把脚窝扒平后插秧 。不插烟斗秧:就是窝根秧,秧苗根上翻,难以扎根生长 。不插蚂蚁上树秧:就是秧根参差不齐,所以要将秧根拍齐后再插 。否则,插秧过浅,造成漂秧;过深,使低位分蘖节埋于地下,使分蘖延迟或不能分蘖,这样降低了有效分蘖,影响产量 。
  3、插秧密度要合理 插秧密度要根据秧苗素质、品种、土壤肥力、插秧期等条件来确定 。若秧苗素质好、品种分蘖力强、土壤肥力较差,可以适当稀些 。反之,应当密些 。一般地,如通系88—7、通31、通09、农大103、秋光等品种可稍密些 。一般稀植品种,插秧规格为30×20—27厘米,而密些的在30×13—20厘米左右,可因当地的条件灵活应用 。
  清明时节小麦管理注意事项:
  抓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和后期锈病的防害 。
  1、近段时间雨水较多,光照不足,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的重发生,如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造成小麦减产20-30%,严重的达到50%.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7.5g或选用15%的粉锈宁每亩100克,或12.5%的禾果利每亩3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g,机动喷雾器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30-40公斤喷防 。
  2、今年小麦田蚜虫发生较重,蚜虫每亩用40%的氧乐果乳油50-75ml或10%吡虫啉可湿粉40克、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ml进行防治,好在4月初结合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