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迭出的多面老师
日常的城阳二中 , 校园充满了祥和、有条不紊的氛围 。 有的教室传来激情澎湃的读书声 , 有的教室带去静默如海的沉浸感 。 只有这间教室有些奇怪 , 颇有千钧一发的紧张气氛 。 仔细一看 , 原来是物理老师陈立刚正写下今天的挑战题 , 学生作为攻擂方 , 都摩拳擦掌誓要“拿下” 。
小组讨论正热火朝天 , 一位组长突然起身:“陈老师 , 你今天出的题也太简单了 。 我们知道怎么解了 。 ”说罢便在黑板上演示起来 。 陈立刚老师看着黑板上的演示步骤 , 一边点头一边鼓掌 , 笑着说:“想法很好 , 可惜还有‘陷阱’你没看到 。 ”说着拿粉笔圈出关键所在 , 台下的孩子们恍然大悟 , 小组长“甘拜下风”说:“没想到啊陈老师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这回是你赢了 。 ”
文章图片
每一节物理课 , 陈立刚老师都会设计两道题 , 和全班的孩子做一下PK 。 开始陈老师还能轻松获胜 , 现在他不仅要设计连环套路 , 还要在关键时刻埋下“陷阱” 。 “孩子们越来越优秀了 , 能赢他们一次我也绞尽脑汁 。 今天我这题特别巧妙 , 不出所料‘全军覆没’了 。 ”提起今天的胜利 , 陈立刚老师的脸上藏不住的骄傲 。 在孩子们眼里陈老师没有丝毫的架子 , 简单随和 。 他脑子里有很多“花招” , 经常和孩子们做游戏 , 办挑战赛 。 寓教于乐 , 孩子们往往就在不知不觉间成长进步 。 “我没有高大上的教学技巧 , 只要我的课堂孩子有兴趣 , 对孩子有吸引力 , 我觉得就是成功的课堂 。 ”陈老师的这句话正应了《礼记》所言:“亲其师 , 信其道 。 ”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课堂的魅力 , 竭尽所能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 就是陈老师的一直坚守的教育信念 。
1994年因为数理化成绩非常优秀 , 陈立刚被保送到曲阜师范大学学习 。 出于对自己物理老师的崇拜和尊敬 , 他选择了物理教育 。 从那时起 , 带给学生们有趣、有吸引力的物理课堂 , 就成了他毕生的理想 。 2005年 , 已有六年物理教师经验的陈立刚 , 在全国招聘中脱颖而出 , 加入城阳二中的教师队伍 。 城阳二中物理组人才济济 , 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会主动带新人 , “当打之年”的陈立刚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 那几年是陈老师成长最快的时期 , 吸收着源源不断的营养 , 他也逐渐接近着心中的理想 。
文章图片
要说陈老师带出的孩子 ,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一定是四个字——斗志昂扬 。 其实高中的孩子最怕失去斗志 , 枯燥的学习生活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 , 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 但在陈老师这儿 , 都不是问题 。 他的脑子里储存着一个个“锦囊妙计” , 不论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见招拆招” 。 班里开始斗志消沉了 , 陈老师就把班级打造成竞技场 。 每个学期举办两次“挑战赛” , 四个学习小组轮流上台挑选自己的挑战对象 。 这招不是挺常见的吗?那一定没见过陈老师办得有多隆重 。
竞争开始前 , 对战双方先在口头上较量较量 , 说一说“大话” , 灭一灭对手“气焰” , 结一结“梁子” 。 学生激情被调动起来了 , 接着就要上道具 。 口说无凭 , 挑战对手、挑战内容都要规规矩矩写在挑战书上 , 每组还有印章 , 沾上红印尼盖好 , 表示双方达成契约 。 最后张贴在教室最醒目墙上 , 每天一上学就能看见 。 这还没算完 , 挑战还有“彩头” , 一个随身记录本 , 这奖励是不是太小了?奖品不重要 , 内容才重要 , 败方要在本子上写下或鼓励 , 或“不服气”的话 , 算是承认自己输了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更何况年轻气盛的高中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75年来不忘“宋妈妈”初心,中福会儿艺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
- 粉底液不卡粉不小妙招
- 东周西周的划分
- 戏剧|75年来不忘“宋妈妈”初心,中福会儿艺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
- “老百姓没那条件”,张雪峰批明星带娃类综艺,话虽难听但很现实
- 浓妆 女人过了30岁,适合“浓妆”还是“淡妆”?看完杨幂我突然懂了
- 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是
- “辅导我女儿也不行”?教师爸爸给孩子补课被举报,教育局回应
- 面膜 看了日本主妇才发现:“发型+打扮”比颜值重要多了,学会准美
- 白日梦|“精简”的生活观,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