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躺平”的母亲,打脸了多少“鸡娃”党?( 二 )


读小学时 , 博主胆怯 , 上课不敢举手发言 , 就算成绩遥遥领先 , 也还是会在老师提问时躲起来 。
老师对博主的表现发愁 , 并希望博主妈妈多培养一下孩子的胆量 。
一般的父母 , 要么不停说教 , 要么简单粗暴地直接批评 。
但母亲却对他说 , 没事没事 , 那我们就在老师提问的时候躲得更低一点就好啦 。
这样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续到博主读大学 。
“大三参加了支教队 , 一直反复要试讲 , 我每次都没办法把一节课讲好 , 我妈说 , 没事 , 我们以后可以不当老师嘛 。
大四统计学学不会 , 打电话给我妈 , 她说抄抄作业 , 能别补考就行 , 如果没办法 , 挂科也不怕(也给我找了很多资料 , 但不强求我看) 。 ”
当博主发现自己不喜欢大学的专业 , 并认为自己适合当个匠人时 , 母亲也会支持他去尝试 , 直到博主发现自己还是适合读书 , 重回大学 。
表面上看 , 这个母亲没什么主见 , 总是在无底线地迁就孩子 , 但其实这恰恰是她的智慧所在 。
母亲在做的 , 一直是给博主打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 让他毫无负担地成长 。
比如 , 第一年考研没考上 , 又恰逢家里生意上出现危机和爷爷癌症晚期 , 博主正在犹豫是要二战还是出来找工作时 , 他的母亲是这样对他说的:“如果你想继续读书就二战 , 我预估现在的情况还不用你马上出来赚钱贴补家用 , 如果我们需要你赚钱一定会如实告诉你 , 我相信你也会很愿意帮助家庭 。 那么现在没有这个情况 , 我们不用演相濡以沫的苦情剧 , 你大胆去备考 , 该花的钱找我商量 , 互相透明 , 多沟通 , 不要道德负担 。 ”
“想做什么就去做 , 家里全力支持 , 但如果能力有限做不到 , 也绝不勉强 。 ”
父母一直以来营造的轻松氛围 , 像是给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 , 让他不但拥有不断进步的野心 , 也有随时可以抽身而退的野性 。
从帖子中的描述可以看出 , 博主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名列前茅 , 目前也已读到研究生 。
虽然工作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 但从他文字可以看出 , 他活得不错 , 知足且幸福 。
因为活得快乐 , 是博主父母对他的唯一要求 。
这个要求 , 让我想到三个字:松弛感 。
?03
事实上 , 松弛 , 并不等于躺平 。
就像那位豆瓣博主的父母 , 表面“躺平” , 实际上也一直在提升自己 , 积极参加成人高考 , 天天上网课学习 。
槽植公号对松弛二字的解释我很认同 , 即拥有“允许一切发生”的勇气 。
当你拥有了这样的勇气 , 真正放开了紧绷的神经 , 反而会获得更多的能量 , 找到困境的突破口 。
《快乐竞争力》一书提到:“几乎在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 包括婚姻、健康、友谊、团体活动、创造力 , 尤其是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中 , 快乐都会带来成功 。 当我们快乐时 , 我们的心态和情绪是积极的 , 我们会更加聪明 , 更有动力 , 也更加成功 。 快乐才是中心 , 成功围着它转 。 ”
松弛感给人营造的 , 就是这种快乐的感觉 , 它在一定程度上 , 提高了人们的成功概率 。
孟晚舟在最新的演讲中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二十多年前 , 华为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有个年轻小伙 , 从事算法研究 。
他是华为早期高薪聘请的为数不多的“天才少年”之一 , 加入华为之后 , 他不喜与人来往 , 做的最多的就是摆弄摆弄电脑 , 打打游戏 , 偶尔做些数学方面的研究 。
看上去 , 他似乎碌碌无为 , 没有什么科研成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