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毕业前夕 过去奶奶对妈妈不好,现在妈妈给奶奶脸色:该怎么办才好呢?( 二 )


别看奶奶精瘦精瘦的 , 但因为常年做活儿 , 手上颇有几分力道 。 我若是挨上一下 , 耳朵连着脑袋 , 嗡嗡直响 。
在我毕业前夕 过去奶奶对妈妈不好,现在妈妈给奶奶脸色:该怎么办才好呢?
文章图片
所以 , 一般 , 母亲总把我藏起来 , 不让奶奶看到 , 免得惹她生气 。 大伯娘喜欢我 , 洗衣服煮饭的时候 , 都把我留在身边 。 一边听我吱吱喳喳说 , 一边在灶灰里帮我煨个红薯或者烤个玉米 。
母亲性子绵软 , 反应慢 , 奶奶特别看不惯 , 为此 , 母亲颇是挨了不少奶奶的巴掌 。 有时候因为我 , 有时候因为她做事慢 。 总之 , 我们娘俩在奶奶跟前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 。
我长这么大 , 遇到过脾气最不好的人 , 第一个就是奶奶 , 第二个就是姑姑 。 她们也不晓得怎么回事 , 大部分时间都好像心烦气躁 , 一肚子火气 , 不是骂这个就是要骂那个 。
就这样吵吵闹闹了好多年 , 母亲情愿下地做活 , 也不愿意待在家里 。 而奶奶和母亲的关系 , 却始终没有缓和过 。
因为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在我毕业前夕 过去奶奶对妈妈不好,现在妈妈给奶奶脸色:该怎么办才好呢?
文章图片
到奶奶八十岁的时候 , 脾气依旧火爆 , 但是 , 她若再想动手 , 几乎就不可能了 。 母亲只需轻轻一推 , 奶奶就是一个踉跄 。 但 , 母亲不跟奶奶计较 , 母亲转身离开 。
要么 , 母亲出去做活 , 要么出去串门 , 总之 , 不在奶奶跟前 。 但 , 奶奶老了之后 , 毛病却越来越多 。 经常在饭桌上闹腾 , 实在闹得狠了 , 母亲便起身离开 。
奶奶就不高兴了 , 闹得更凶 , 骂父亲 , 说母亲给她脸色看 。 但 , 母亲跟着父亲吃了几十年的苦 , 也没有把奶奶如何 , 所以 , 父亲也不好说什么 。
不要说奶奶自己先闹腾这事儿 , 就算她没有闹腾 , 母亲给她脸色看 , 我都觉得很公道 。 但我是小辈 , 从不干预长辈们的恩怨 。 一般遇着 , 我都是走开 , 回自己的屋子看书 。
我那时忽然想到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做婆婆的人 , 如果注定要跟儿媳妇住在一个屋檐下 , 我觉得 , 还是善待人家比较好 。
在我毕业前夕 过去奶奶对妈妈不好,现在妈妈给奶奶脸色:该怎么办才好呢?
文章图片
从道理上说 , 孝顺是应该的 , 人之本性 。 但 , 现实是另外一码事 。 我这个奶奶和姑姑 , 如何对待母亲 , 我一路长大 , 点点滴滴都在心头 。
莫说母亲 , 我自己从头到尾 , 都不曾跟奶奶和姑姑亲近过 , 没法亲近 。 所谓 , 针不刺肉肉不痛 , 拳头没有落在你的身上 , 说起孝道的大道理自然振振有词 。 然则 , 等你挨过拳头和巴掌之后 , 再去强求孝道 , 已经毫无意义 。
后来 , 等我读到高中的时候 , 把《论语》 , 包括《孟子》以及《大学》和《中庸》这些细细读了 。 才发现 , 儒家的孝道里面 , 何曾规定过公婆可以殴打儿媳的?又何曾讲过小姑子可以辱骂殴打嫂嫂的?
全是那起子不识字的混账人 , 或者枉读圣贤书的呆子 , 才把孝道二字立成牌坊 。
儒家的孝道 , 讲究的是父慈子孝 , 老人家不自重 , 做儿女的走开便是 。 没有听说哪个圣贤宣称 , 父母无理取闹 , 儿女白白挨打还能扯到孝道的层面 。
年轻时不会善待儿媳 , 年老了又为老不尊 , 看脸色这不是天道轮回又是什么?
要知道 , 儒家思想里面还有一句:老来从子 。 你靠着孩子养 , 自然要从他 。 如此 , 这个世界才公道 。
来源:王小喵读书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