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弭|不再是“太年轻太安静的亚裔女生”,吴弭荡涤常规|独家专访( 二 )
吴弭的选情并不乐观 。 她出生在芝加哥 , 五个竞选对手又都比她有名 。 而且 , 她竞选的位置鲜有青睐亚太裔 , 亚太裔在美国民选官员中的比例只有的0.9% 。
正因她深知自己的“弱势“ , 所以去年早早宣布竞选 。 对她来说 , 重要的是 "深入 "社区 , 推动将公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到 "远远超过2021年选举日" 。 她的施政纲领是 "重新定义什么是可能的" , 并“一路欢快地保持一个快乐的社区基本盘 , 提升每一个社区" 。
我们第一次在Zoom上见面是去年9月底了 。 她坐在看着像家庭办公室的地方 。 在我们交谈中 , 她的两个儿子冲进房间 , 兴奋地说个不停 。 她让他们玩了一会儿 , 然后耐心地解释说妈妈正在打电话 , 要安静 。 这两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马上点头离开 。 跟我一起的Yappie编辑同事说 , 孩子们真可爱 。
吴弭笑了笑 , 承认有点发愁怎么跟孩子解释这一段的生活 。 有次三岁的孩子在看图画书时 , 问她为什么书里的人在外面不戴口罩 。 " 这样的问题让她不知如何是好 。
交谈时她流露出一种不动声色的果决神态 , 话语中融入了思考与关怀 。 我看到的不是那种过度理想化的候选人 , 不是那种掠过细节用伟大梦想和光鲜承诺来吸引选民的人 。 沉稳的外表遮不住她的风华——一种自年少就磨砺出的世界观 。 当你看到她坚韧不拔的一面 , 第一眼看上去的模范少数族裔印象转瞬即逝 , 多年来跟政府机构密切打交道的艰难经历在她身上打磨出一股浴火重生的精神 。
本文图片
(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吴弭竞选网站 。 )
带连字符的“亚裔-美国人”
1985年出生在芝加哥 , 移民家庭 , 说中文 , 家里的老大 , 承担着照顾父母的义务 , 而父母在这个国家不受待见 。 带午餐也是亚裔孩子都经历过的尴尬时刻 , 她清楚地记得把好吃的拿出来时同学们的反应 , 那种伤害直击心底深处 。 这些经历迫使她很早就学会了如何变通:知道什么吃的可以带到学校 , 什么不能;在家里说到自己活动时会委婉一些;朋友来家里玩时取笑她父母口音 , 她知道怎么回应 。
本文图片
5岁的时候妈妈给她报名参加了所谓的 "礼仪 "课 , 和大孩子在一起 , 学会使用刀叉以及吃面包和汤的不同程序 , 这跟在家里吃饭相比太不一样了 , 因为在家里每天晚上“一碗米饭 , 筷子 , 还有父母做的各种菜肴” 。
直到上大学进入白人为主的精英环境 , 她才开始使用这些餐具 。 但她的妈妈知道 , 要在美国取得成功 , 除了说英语外 , 还有其他必须学会做的事情 。 她需要自如地与严守规矩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相处 , 因为他们把持着机会和通道 。 "我妈妈有一种感觉 , ......对于某些群体来说 , 总是存在着这些障碍" 。 这一直是她理解世界和驾驭世界的核心观 。
他们在中西部一带搬了四次家 , 高中600多学生的年级 , 亚裔很少 。 得了伊利诺伊州的总统学者奖后 , 她在毕业典礼上演讲 , 随后就去了波士顿读哈佛大学 。 大学期间她经常抽时间做一些帮助老年人的事情:每个周末都坐地铁红线去中国城给申请公民的老年人辅导 , 那里成了她远离家乡的家 。 也正是在那里 , 她萌发了未来从政的念头 。 【5】
一些老年人课后会找她帮忙 , 比如过期的电费单找哪个部门处理 。 她发现 , 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城市里 , 政府的工作正是提供这些支持 , 可偏偏却在人们最需要这种帮助的地方 , 存在着巨大的脱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大寒 等一场雪停,等一朵花开,只要心存热望,寒尽就是春生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炫耀这三样东西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一个人真正的独立,是从攒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