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我儿子37岁,他还是个孩子”:父母的爱,这种最伤人( 二 )


育儿 “我儿子37岁,他还是个孩子”:父母的爱,这种最伤人
文章图片
无论是子悠妈妈还是伊万妈妈,都在无意中把孩子宠物化,他们在为孩子做决定时,忽略了孩子才应该是事件的主体,忘了他们也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 。
育儿 “我儿子37岁,他还是个孩子”:父母的爱,这种最伤人
文章图片
那些从小就习惯了替孩子包办一些的家长,一次次让孩子失去了独自站起来的机会 。
曾经听说过一个新闻,“父母一直将剥好的鸡蛋给孩子吃,孩子在学校将鸡蛋带壳吃下”,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反思 。
这种教育方式下,不只会让孩子缺少自理能力,甚至还会影响他这一生 。
孩子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长大,会因为之前父母的溺爱继续保持巨婴状态,失去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 。
身为博士的李明亮,本应有大好前途,却在37岁肄业回家,心安理得在家啃老 。
小时候的他虽然成绩优异,但很少与人交流,父母对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只要你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操心” 。
因为家境贫寒,父母甚至为了李明亮能好好读书,早早地让李明亮的妹妹辍学,在家照顾哥哥 。
在这样几乎“真空”的环境里长大,李明亮不仅很少和父母讲话,跟同学、老师的交流也非常少 。
但父母从来不觉得异常,反而以孩子学习成绩好为荣 。
育儿 “我儿子37岁,他还是个孩子”:父母的爱,这种最伤人
文章图片
优异的学习成绩让他求学过程非常顺利,一直读到了博士,成了村里的骄傲 。然而突然有一天,博士还没毕业的他突然回到家,将自己关在房间整整两年,只有吃饭才出来,完全靠父母养活 。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说道,父母从小就把他当成学习和赚钱的机器,从来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 。他觉得自己无法融入社会 。
后来他被医生诊断为幼稚型人格,这种人格的人,过分依赖他人,就像小孩子一样 。
李明亮的结局,跟他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从小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关心,使得他无法独立生活,不会与别人沟通,从而失去了与社会的链接能力 。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也从来不懂得感恩,并习惯性对他人“发号施令” 。
今年中秋聚会,发生在我6岁小侄子的身上并不起眼的小事:
晚饭时他发现自己没有米饭,顺口就质问:我的饭呢?嫂子连忙去盛饭 。
他又生气的质问:我的勺子呢?表哥又起身去拿勺子 。
顺口又让我把饭桌转一转,让爷爷倒杯水...
得到满足的他,并没有说出一句谢谢 。
育儿 “我儿子37岁,他还是个孩子”:父母的爱,这种最伤人
文章图片
当孩子习惯了有求必应,自然也就不会把别人的付出看在眼里 。把自己所有的要求当做理所当然的人,又怎么会对别人感恩?
而那些不尊重孩子意愿、强迫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家长,得到的必然是毫无主见的孩子 。
孩子被父母长时间的压制,就像宠物被牢牢攥紧的牵引绳 。当有一天放手,他也会牢牢跟随父母,没有自己的想法 。
在网上看到一个女生的疑惑:
我今年34了,从小到大,我的每一步都是由父母安排好的,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都是他们决定的,但现在我还没有结婚,因为我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对象,什么样的对象能让爸妈满意,什么样的对象是适合我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