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十法

【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十法
文章图片
核心提示:一、安全:自我保护 , 意识淡薄;二、学习:目标不明 , 理想茫然三、心理:孤独自卑 , 焦躁失落;四、行为:好斗冷漠 , 逆反胆怯五、人际关系:不愿沟通 , 不敢交往;六、情绪:不易控制 , 难以调理七、社会适应:不易合群敌对压抑
应对策略:1、每周班会时间 , 加强对留守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法制宣传、生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 2、(1)家长配合 , 重在落实 。 (2)引导孩子走出:“读书无用论”的盲区 。 (3)学校设立留守孩子文化课免费辅导班或让任课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多提问多关注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 3、(1)、家庭方面:倾听交流 , 沟通理解 。 (2)、学校教育:爱心温暖 , 心理辅导 。 (3)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职心理教师;(4)课外活动丰富多彩;(5)学校与留守孩子家长签订家访协议;(6)建议农村中小学成立假期留守孩子“自强自立班” 。
由于长期缺乏母亲的呵护、父亲的关怀 , 处于身心发展与转型关键期的农村留守孩子 , 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安全:自我保护 , 意识淡薄
原因与表现:
父母不再身边 ,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教 , 比如:农村比较常发生的溺水 , 触电、车祸、自杀、病残等意外伤亡 , 孩子生病不能及时治疗 , 对孩子水电知识普及不够 , 有些是代理监护人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 孩子霸道、好斗 , 会出现打架斗殴伤残情况 。
应对策略:
每周班会时间 , 加强对留守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法制宣传、生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观、健康观 。
【农村留守孩子】教育十法
文章图片
二、学习:目标不明 , 理想茫然
原因与表现:
1、父母在外 , 沟通机会少 , 沟通方式单一 , 学习生活上遇到疑惑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2、隔代教育 , 文化方面局限 , 其他方式监护不足 , 在学习上厌学 , 不遵守纪律 , 课堂上与老师言行抵触、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明确 , 态度不端正 , 习惯不良 , 动力不足 , 厌学 , 逃学 , 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 有的早早辍学 。
3、有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了父母的关爱 , 在压抑的环境中长 , 在和别的同学进行比较时 , 认为自己比别人差 , 喜欢一个人独处 , 没有集体主义感 , 低估自己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
4、在集体活动中他们沉默少言 , 对班集活动表现冷淡 。
应对策略:
(1)家长配合 , 重在落实 。 克服物质上让孩子得到满足 , 心灵上缺乏父母关爱的错误思想 , 父母的电话沟通或交流落实不到行动上 , 父母一味用金钱来代替关爱 , 孩子的一切满足都通过钱来解决 , 在学校中用金钱拉帮结派 , 使孩子是非不分 , 善恶难辨 。 对家长进行孩子教育方面的指导与帮助 , 让孩子理性消费 , 珍惜家长劳动成果 。
(2)引导孩子走出:“读书无用论”的盲区 。 引导孩子阅读《学习改变命运》、《孩子你为什么要刻苦学习》等优秀书刊 , 让孩子在读书中丰富精神生活、充盈人生理想 , 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价值观 , 激发孩子读书的正能量 , 让孩子明白: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调查发现 , 部分“留守孩子”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误区 , 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 , 学习积极性不高 , 纪律涣散 。 只有33.6%的“留守孩子”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 , 还有51.7%的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和“做生意” 。 至于学习成绩 , 认为自己“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留守了孩子”约占1/3 , 另有35.1%的人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信心十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