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日|一家三代接力守陵,五年送350多名烈士“回家”

一座陵园 , 两千多名英烈 , 三代人默默守护了75年 。
在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 , 有一座安葬了2000多名英烈的五条岭烈士陵园 。 每天早上7点 , 一位五十多岁、近乎满头白发的男人都会出现在这 , 清扫落叶、擦拭墓碑 。 他就是五条岭烈士陵园的第三代守陵人卞康全 。
安葬了2000多名烈士的庆元村本身就是以田庆元烈士来命名的 。 1947年秋 , 时任伍佑区范堤乡指导员的田庆元不幸被敌人逮捕 , 并被残忍杀害 。 田庆元牺牲后 , 老百姓含泪将他偷偷埋葬 。 为缅怀革命烈士 , 纪念他们的功绩 , 当地政府命名了烈士乡和庆元生产队 , 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庆元村 。
除了田庆元 , 庆元村的这片土地上还埋葬了无数英雄儿女 。 1947年冬的盐南阻击战 , 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两千多名指战员长眠于此 。 遗体集中安葬时 , 大多数烈士都没留下姓名 。 1948年以来 , 卞家三代在庆元村中默默守护陵园 , 时光荏苒75年 , 他们竭力守护着不该被遗忘的名字 。
2009年开始 , 五条岭烈士陵园几经修缮 , 种上了松与柏 , 建设了墙和路 , 卞家人从未离开 。 除了打扫、修缮外 , 卞康全还向有个人信息的烈士所在乡村寄信 , 为烈士寻亲 。
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座丰碑 。 今天(9月30日)是第九个“烈士纪念日”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采访了五条岭烈士陵园的第三代守陵人卞康全 。 在他的讲述里 , 烈士们没有被遗忘 。 随着前来寻找的人越来越多 , 那些曾经无家无名的英雄们 , 逐渐有了自己的家人和姓名 。
烈士纪念日|一家三代接力守陵,五年送350多名烈士“回家”
文章图片
五条岭烈士陵园 。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卞康全的自述】
五条岭的2000多个“名字”
江苏盐城是我的家乡 , 也是埋葬着这2000多名烈士遗骸的地方 。 在我小的时候 , 就常常听我父亲说起爷爷和五条岭的故事 。
那是1947年冬天 , 华东野战军为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 , 保卫解放区盐城、保卫盐阜平原人民 , 打响了盐南阻击战 , 激战四天四夜 。 在风雨交加、滴水成冰的恶劣天气中 , 解放军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虏3000多人 , 但华东野战军的2000多名指战员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盐南阻击战结束 , 部队撤走时 , 盐东县政府组织县总队、民兵和群众含泪将牺牲的2000多名烈士遗体运至港南村(现步凤镇庆元村)一块空地上 , 集中安葬 , 很多烈士连姓名都没能留下 。
条件所限 , 棺木不够 , 没有墓地 , 他们就用白布、芦席仔细包裹 , 把一具具烈士的遗体安放在挖好的五条壕沟中 , 用土掩埋好 , 堆成了东西向的五条长岭 。 岭高1米多 , 长40余米 , 占地约4.5亩 , 称为“五条岭” 。
我们家就在五条岭的东边 。 1948年年初 , 我爷爷卞德容参与了清扫战场、掩埋烈士遗体的任务 。 我父亲卞华那年八岁 , 看着他掩埋烈士遗体 。
之后 , 爷爷常带着父亲去五条岭添土修坟 。 无名的烈士 , 能来认亲的人很少 , 也没有隆重的仪式来祭拜 。 爷爷说 , 不能让这些烈士的墓无人看护 ,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 他们牺牲在我的家乡 , 我们作为烈士墓地边上的人 , 就应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
平时 , 爷爷也会带着父亲来到陵园打扫 , 讲述烈士们的故事 。 到了夏天 , 温度高雨水多 。 受到雨水的冲刷 , 有的烈士遗骨暴露在外面 。 爷爷和父亲就将遗骨整理好重新掩埋 , 再把这些塌陷的墓修整好 。 就这样 , 日复一日 , 从我爷爷开始 , 我们三代人在这里守了75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