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学生毕业4年后复读上专科:不想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在中药柜边长大耳濡目染想学医( 二 )
时隔八年 , 2022年高考 , 他比第一次高考多出了四十分左右 。
“小伙子有勇气 , 也有毅力 。 ”军训结束后的午餐席间 , 几位老师夸赞着李先俊 。 老师们一致觉得 , 参加高考的苦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
李先俊一直默默的 。 准备重新高考 , 除了家里人 , 他谁也没告诉 。 他把手机换成了老年机 , 只能接打电话 , 但电话他也很少接 , 那部手机的功能他基本只用闹钟和手电筒 。
“我基本是与世隔绝了 。 ”李先俊回忆 , 那时 , 他基本每天早上6点起床 , 晚上11点睡觉 。 他自嘲“老了” , 不再喝咖啡提神 , 累的时候就自己泡一壶茶 。 新高考的题型和八年前完全不同 , 他只能报一个补习班来了解现在高考的情况 。
新高考“选科”的制度也让他吃了一点亏 。 从前文理分科 , 现在则是自主选择科目 , 但过去学习文科的李先俊对物理、化学、生物基本不懂 , 无法从头学起 , 只能依旧按照当年考试科目填了政治、历史、地理 。 这也限制了他的报考——很多学校的中医学要求高考必须选择一科理科科目 。
“你还能坚持吗?”“这么累会不会想放弃?”复习备考时 , 李先俊的父亲时不时就会问他 。 这让李先俊觉得哭笑不得 , 他觉得自己好像“没什么太大感觉” , 反倒是父亲一直在担心 。 他每次都答 , 还行 , 还可以 , 就这样一年过去 , 到了高考 。
被问及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 李先俊觉得 , 是“信念” 。 有了大学和工作的经历后 , 他与第一年填报专业时的懵懂不同 , 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目标明确的想学习中医 。
“那时候没有概念 , 只觉得父母辛苦培养我 , 要考上个好学校让他们脸上有光 。 ”回想起第一年高考时的心态 , 李先俊考虑的更多是不想辜负父母 , 专业“听名字都挺好的” , 实际上报的专业学什么、以后出来干什么 , 自己都并不清楚 。
工作后 , 李先俊慢慢地觉察出 , 自己工作的状态并不好 。 对行业的犹疑 , 加班拖垮的精神和身体 , 浮躁的心态都让他开始思考“换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
“我一眼就能看到我五年 , 十年甚至以后的生活 , 肯定会越来越轻松 , 但是我怕这样下去 , 会磨灭我对生活的热情 。 ”李先俊形容自己工作时的状态 , 走进单位前都开开心心 , 嘴角上扬 , 一进单位 , 嘴角立刻耷拉了下来 。
在他和父亲倾诉自己的迷茫时 , 父亲对他说 , 你要想好 , 你想回来 , 我们能给你提供支持 。 你想继续工作 , 以你的学历和工作经历 , 至少五年内 , 在哪都能找到工作 。
李先俊思考了很久 , 日复一日的生活让他下定决心 。 2021年6月 , 他辞职回家 , 开始准备下一年的高考 。
文章图片
校门前的公示牌 。 图丨九派新闻王怡然
【3】从小在中药柜边长大 , 爷爷和父亲都从医
在李先俊的记忆里 , 童年是中药的味道 , 绵密悠长 , 充满回甘 。
“我从小就在中药柜边长大的 。 ”李先俊回忆 。 他的爷爷是恩施巴东的一名老中医 , 那时没有正规的中医学校 , 从年少时就跟师傅学起 。 父亲和母亲都毕业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从毕业起父亲就开始从医 , 至今20余年 , 现在 , 他在荆州市开了一家中西医结合的诊所 。
李先俊对于医学的兴趣也来源于此 。 父母向来尊重他的选择 , 从未劝他从医 , 但医学的种子在儿时种下 , 在“外面”闯荡了一圈后 , 热情又重新点燃 。
他受到爷爷和父亲的极深影响 , 对从医的父亲也更是敬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关于描写毕业的唯美句子 关于描写毕业的唯美句子有什么
- 老师对学生的毕业寄语有哪些 教师给学生的毕业寄语有什么
- 2022年学生放暑假安排时间表
- 钉钉直播学生怎么开美颜
- 卫校学生30年后考上浙大博士,成儿子学妹,杭州这个女人路子有点野
- 大学生抑郁怎么办 大学生抑郁的解决方法
- 学生票区间必须完全一致吗 学生票区间是不是必须完全一致
- 小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该担心吗?
- 支付宝的超级学生码是什么
- 学生家长意见怎么写 学生家长意见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