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夕亭|活到六十才明白:儿媳任由婆婆拆散婚姻,是对婆婆最狠的报复( 二 )


追悔莫及的她 , 去求彤彤复婚的时候说:“活到六十才明白:儿媳任由婆婆拆散婚姻 , 是对婆婆最狠的报复 , 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 , 我会改 , 你跟我儿子复婚好不好?”彤彤没有接受 , 因为她不相信婆婆会真的做出改变 , 之所以这样认为 , 是因为她们之间的矛盾太深 。
她婆婆的这种结局是一种“注定” , 通俗一点来说:摆在你面前有两条路 , 一条通往幸福 , 一条通往深渊 , 如果你坚持走在通往深渊的路上 , 结局可以说早就注定了 。
这个道理足以解释有的人为什么婚姻不幸福 , 以及晚年生活不幸福 , 因为他们一直走在一条通往不幸福的路上 。 由此 , 我们不得不重视这样一个问题:在活着的过程中 , 要勤于反思 , 勤于自省 , 勤于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生活 , 这样才能认清我们是否在坚持做对的事 。 这方面的问题 , 我们可以参考周国平写的另外两个人生寓言 。
告别遗体的队伍 。“我站在告别遗体的队伍里 , 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 , 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 , 别人也和我一样 , 伴随着单调的哀乐 , 排着队走向自己的遗体 , 同它做最后的告别 。
等待的滋味儿最难受 , 哪怕是等待死亡 , 人也会失去耐心 。 于是 , 女人们开始织毛衣 , 拉家常;男人互相吹牛 , 评论队伍里的美女;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 , 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 , 似乎忘了他们正在走向死亡 。
我没有忘 , 但又怎样呢?生命害怕单调甚于害怕死亡 , 为了逃避单调 , 只能丰富自己 , 不在乎结局是否徒劳 。 ”
这则寓言很有意思 , 虽然说人都有一死 , 但那一天不是马上就来 , 在人生的几十年当中 , 如果我们啥也不做就专心等死 , 真的会因为生活太单调而失去耐心 。 为了逃避单调 , 我们只能通过做人做事去充实自己的生活 , 这时候就需要思考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
同样是一天 , 做有意义的事 , 专心经营自己 , 跟别人开心相处 , 比荒废一天 , 或者做无意义的事 , 跟别人闹矛盾有意义的多 。 一天是如此 , 一年也是如此 , 十年二十年都是如此 ,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坚持做有意义和价值的事呢?为什么不坚持种下善因让它结出善果呢?
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 , 每次快到山顶 , 巨石就会滚回山脚 , 他不得不重新开始 , 听说他因此沮丧到了极点 。 可是 , 有一天我遇见他的时候 , 却发现他跟传闻不一样 , 并不沮丧 , 而是吹着口哨 , 迈着轻盈的步伐 , 一脸无忧的深情 。 还没等我开口 , 他举起手对我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么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 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 , 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 , 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的幸福 。 ”
人生有时候跟西绪弗斯推巨石上山很相似 , 我们需要做很多事 , 而且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 , 不顺心的人 , 时而失败 , 时而挫败 , 恍若一直在重复徒劳的苦役 。 但问题是 , 我们难道只能任由那些不好的事占满我们的生活吗?
当时不是!就像西绪弗斯推巨石上山的过程中逮蝴蝶一样 ,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细节的美好 , 我们没必要一天到晚唉声叹气 , 我们没必要只盯着失败 , 我们没必要总是把别人想得太坏 , 我们应该学会让疲惫的心时而有松懈休息的时候 , 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 。
【东林夕亭|活到六十才明白:儿媳任由婆婆拆散婚姻,是对婆婆最狠的报复】一个能坚持“苦中作乐”的人 , 一定不会任由自己一直做错的事 , 因为这样做会让生活变得不美好 。 他们会坚持做有意义的事 , 哪怕有意义的事很小 , 也能给他们带来意义和价值 , 这种状态下注定的结局 , 肯定不会差 。 反之 , 如果只是感慨人生苦短 , 只是带着怨气像西绪弗斯一样反复推巨石上山 , 不理会山间的风景 , 无视蝴蝶有多美 , 你的内心会如同你的生活一样凄苦 , 到头来 , 不会有好结局 , 甚至连一丝美好的回忆都不会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