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芥子故事|科幻小说《长生》:当人人都能“长生”,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 二 )


而故事的结尾 , 却给了古德另一个结局 , 克隆和骗子 , 并非指实验过程 , 而是死去的古德不过是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克隆人 , 真正的古德早已服下“π药剂” , 即将享受未来一两百年的孤独生活 。
长生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是梦寐以求的事 , 似乎只要能获得长生 , 付出再多代价也值得 。
但是 , 长生真的如此好吗?
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 时间的长度更有意义 , 还是单位时间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也许生命的衡量 , 并不是长度越长越好 , 而是人生充实 , 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更好 。
那么时间真的存在吗?
曾经有一个研究 , 实验内容是 , 被选中的人只要能在一个灯光充足 , 有吃有喝 , 除了时间概念 , 其他应有尽有的小房子里 , 待够200多天 。 实验的目的 , 是证明时间并不存在 。
但是可惜的是 , 这名女性只待了不到一半时间就陷入崩溃 , 时间是否存在似乎仍然悬而未决 。
如果时间存在 , 只是来记录生命老去直到消失的过程 , 未免太过于无趣 。 如果时间不存在 , 那么每个人用来衡量生命的尺度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
古人有“重于泰山 , 轻于鸿毛”比喻生死之轻重 , 说明评判一个人并非按照其寿数来衡量 , 而是其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 还有人用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来衡量其一生 , 例如柳比歇夫 , 他终其一生都在实践独特的时间记录法 , 从而完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工作和成就 , 他的生命又如何能用区区70多年的长度来定义?
在我看来 , 作者提出这个话题 , 并非为了告诉我们长生时代不会来临 , 而是提醒懵懵懂懂的人们 , 一味追求长生并无意义 , 思考如何更好地度过有限的生命 , 从其他维度延伸生命 , 才是更有意义的事 。
一日如千年 , 千年如一日 , 在这个时代并非不可能 , 如果意识和认知才是代表生命的尺度 , 那么一瞬间到达时间的尽头 , 一瞬间到达宇宙的边缘 , 也并非神话 。
-END-
感谢阅读 , 关注薇芥子 , 俗世红尘中与你共同品味情感故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