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窦初开的青春|51岁的陈鲁豫:因瘦被骂,被嘲情商低,却成著名主持人,凭啥?( 二 )


要知道 , 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 , 选择之后都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 而决定你最终走向的 , 终是你脚下所走的每一步 。
对于鲁豫 , 她做到了 , 从1993年到2021年 , 18年的主持生涯 , 是她一生坚定不移的路 。
成功的背后 , 她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苦楚
鲁豫第一次碰“灰”是在1993年 。
当时她参加中央电视台面试 , 直言直语的她直接让导演黑了脸 。
在面试时 , 鲁豫直接问导演:“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留大胡子?你、赵安、张子扬 。 ”
导演当时就愣住了 , 随后她接着问:“你们3个人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 , 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一瞬间让导演哑口无言 。
虽然面试时没有被看好 , 不过鲁豫还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 入选成为《艺苑风景线》主持人 。
或许是第一次面试的“不爽” , 进入央视后 , 导演对她说:“你很尖锐 , 但主持人并不仅仅需要尖锐 。 ”
于是鲁豫开始反思自己的主持风格 , 发现确实有很多观众对于她的方式无法接受 , 那时候的她开始寻求改变 。
随后 , 她决定转变自己的展现方式 , 从较为固定风格的《艺苑风景线》栏目中辞职 , 加入了凤凰卫视 , 开启了新的尝试 。
在凤凰卫视中 , 她第一次接触新闻类主持 , 《凤凰早班车》 。 作为新闻类生手的她 , 虽然面临巨大的考验 , 不过她还是没有放弃 , 主动承担了下来 。
这是一档晨播节目 , 鲁豫每天都要4点开始上班 , 整理稿件 , 进行反复确认练习 。
长期的早起 , 睡眠不足 , 让她的身体也日渐消瘦起来 。
曾经她还开玩笑说:“自己除了全身都不舒服 , 经常性头疼、胸闷、心慌、四肢发沉之外 , 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缺点了 。 ”
不过 , 磨炼终将造就英雄 。
通过不断的努力 , 鲁豫不仅将这档节目做了下来 , 而且越做越好 。 她一改传统新闻类节目模式 , 开始“说”起新闻 , 通过摘要式将有争议有趣味的新闻热点展现给观众 , 让人耳目一新 。
《超级演说家》中 , 曾有选手这样评价她:“鲁豫是这个国家 , 将访谈类节目做到极致的一个人 。 她是东方的奥普拉 , 一周五期 , 全年无休 , 用这样瘦弱的身子抗了13年 。 ”
台前几十分钟的光芒万丈 , 台下却是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 。
专业素养中 , 藏着她内心最大的真诚
有部分人说 , 看了鲁豫的节目 , 发现她情商很低 。
其实不然 。
真正了解并熟悉她主持风格的人 , 你会发现她是个内心至诚之人 。
十几年间 , 数千期节目 , 采访数万人 , 鲁豫一直在承担着“引导”与“倾听”的角色 , 她总能用最敏锐的视角 , 最直接的问题 , 让被采访者卸下防备 。
有一期 , 她采访著名演员周星驰 。
众所周知 , 星爷是个不善言辞 , 性格甚至有些“古怪”的人 。
不过在与鲁豫的对话中 , 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与尴尬 。
其中鲁豫有段问话 , 印象深刻:“我猜想 , 你肯定是从小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一个小孩是不是 , 会幻想 , 像自己偶像李小龙那样 , 每天去幻想一些事 , 不太跟别的人交流 。 ”
随后周星驰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 整个氛围轻松又温馨 。
对于鲁豫来说 , 她最大的专业素养就是真诚 。 她总能以一名倾听者的角度 , 敏锐的察觉到被采访者的态度、情绪变化 , 在熟知的前提下 , 准确地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点 , 循序渐进的让人说出自己的故事 。
采访刘翔时 , 她能听懂他内心的世界 , 说:“人可能需要瞬间长大的 , 是不是所有胜利的快乐永远要比失利的痛苦要短 。 ”瞬间戳中人的内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