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知心|其实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一夜知心|其实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你总是说道理我都懂 , 但就是做不到 , 但道理你真的都懂了吗?你深信不疑的道理真的就适用于你或者适用于现代社会吗?即便真的没有任何问题 , 你又为它付出过努力吗?还是说在你的认知里 , 它就是不可能做到的 , 于是不敢尝试 。 又或者你尝试了 , 却又不了了之?
道理你真的都懂了吗?
1.道理的时效性
想来大家对这样的句子应该不陌生:“女子无才便是德” , 按我们理解的意思 , 女子没有才干就算是有德行 , 很明显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 。 不仅如此 , 在我曾经呆过的公司 , 创建了一个类似于“共和国勋章”的奖项 , 叫XXX勋章 , 我有幸见证了第一届该勋章的颁奖仪式 , 总共四个名单全是女性 , 当时我还感慨 , 现在的女强人真多!
2.道理的正确性
其实有很多道理流传下来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意思 , 引起了现代人的误解 。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 流传至今 , 大多数人理解的应该只有字面的意思 , 实际上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张岱的 《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 , 女子无才便是德 。 ’此语殊为未确 。 ”句中“无才”的“无”是动词 , 并非“没有”的意思 , 可以翻译为“本有而无之” , 意思是 , 本来很有才干 , 但心里却自视若无 。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女子本来很有才干 , 却不显山露水 , 自视若无 , 可以谓之德行高尚 。 ”是否与我们理解的意思相去甚远?若是按字面意思来看 , 的确是难以在现代社会站住脚 。 但若是以深层的含义来看 , 也是相当符合现代社会的处世之道 。
3.道理的完整性
此外 , 很多道理 , 我们真的听完整了吗?比如“以德报怨”这个成语 , 我们经常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看到或听到过类似的桥段:主人公面对曾经的仇敌 , 选择以德报怨 , 感化了对方 , 之后便亲如手足亦或忠心耿耿为主人公效劳 。 很多人看了这样的情节 , 顿觉主人公大义 , 慢慢地 , “以德报怨”也成为了他们所践行的价值观 。 且不论“以德报怨”这样的处世之道是否正确合理 , 我们来看看它的出处 。
【一夜知心|其实道理我都懂,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句:“或曰:‘以德报怨 , 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 ’”这句话出自《论语 宪问》 , 孔子与其弟子交谈 , 弟子说:“如果被人欺负了 , 我可以给他好处来感化他吗?”孔子回答说 , 如果别人欺负了你 , 你反而去给他好处 , 以此来感化他 , 那么他不会认为你是仁义的那一个 , 反而以为你惧怕他 。 他伤害了你 , 你反而去讨好他 , 那么你如何去回报对你好的人呢?因此面对伤害你的人 , 你就只有将你的痛苦还寄给他 , 他才知道他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 以此来改正 。 而对于对你好的人 , 你就要加倍对他好 。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有提到“报怨以德” , 看似与孔子的论调相反 , 实际上道家不讲“仁义道德” , 道家的德 , 指的是“自然之德” 。 道是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 , 德是遵循这个规律的方法 。 所以这里的报怨以德 , 即是以天地自然之德来回报仇怨 , 是否有种“天道好轮回 , 苍天饶过谁”之感 。 虽与孔子的论调不尽相同 , 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
由此 ,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以德报怨”是客观存在的处世之道 , 但儒家和道家都不主张以“社会道理”来回报仇怨 。 当然我本人并不反对“以德报怨”这样的思想 , 只是摆出事实 , 让大家不要误以为“以德报怨”就是古人推崇的德行 , 以此告诫读者们 , 当我们践行道理时 , 一定要从源头上挖掘其价值所在 ,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