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杀妻藏尸案宣判:女孩不迷失自己,千万要远离这几种男人
事发后 , 杨俪萍的家人 , 以及一直关注“上海杀妻藏尸案”的所有人 , 终于等到了期盼的结果——二审维持死刑宣判 。 用命为自己造的孽买单 , 理应是恶魔朱晓东毫无悬念的下场 。
作为一个案件 , 它已经划上句号 , 但是给人们留下的思考和警示却绵延久远 , 各类媒体上的解读也是层出不穷 。
这个案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 从罪犯的角度 , 已经有不少分析提到朱晓东在不良的原生家庭环境和母亲溺爱纵容之下形成的个性扭曲 。 本文 , 我想尝试从被害人杨俪萍的角度去作一番探讨 , 作为一个女孩 , 怎样才能在婚恋中拥有远离恶魔的清醒和底气 。 虽然这样的分析对于逝者来说可能有些残酷 ,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 , 从源头上掐断自己与恶魔的交集 , 是护佑一生平安与幸福的根本大法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女孩 , 你要明白 ,
自由不仅是选择的权利 , 也是放弃的智慧 。
案件中曝光出来的杨、朱两人婚姻生活的许多细节 , 都让人觉得大惑不解、匪夷所思——成长过程顺利、各方面条件优秀的杨俪萍 , 为什么会选择了这么个处处不如自己、个性还有严重缺陷的恶魔做老公 , 以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按照通常的逻辑 , 人一般会按照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去选择另一半 , 杨俪萍选择一个同样人品端正、勤奋上进的伴侣才是正解 。 朱晓东身上那么多的负面表现 , 花言巧语、好吃懒做、控制欲强、与异性暧昧等等 , 她难道看不出来吗?其实并不是 。
很多生活轨迹平顺、一直以乖乖女形象示人的女孩子 , 会在恋爱婚姻中表现出与以往经历不同甚至反差极大的“叛逆”行为 , 非要选择一个父母、亲友都不看好的伴侣 。
杨俪萍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 她从小被父母当作掌上明珠 , 衣食无忧 , 一帆风顺 , 毕业后当了小学老师 , 三十年来的活动区域基本上就是家和学校 , 接触的人不外乎亲友、同事和学生 , 经历单纯透明得如同一杯蒸馏水 。 而她微博里的一段话 , 也印证了她对以往生活过于平淡心有不甘的情绪:“三十了 , 过得还算循规蹈矩 , 也没做过什么重大抉择 。 ”配图中她肩部有一片纹身 , 这纹身出现在一个以“文静、内向、安分”著称的女孩子身上显得很有违和感 , 这其实反映了她和朱晓东在一起后 , 内心被激起的某种渴望 。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究 , 杨俪萍那样的女孩选择朱晓东那样的伴侣 , 是在寻找潜意识里渴望和期待的东西 , 她们要通过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的反抗 , 来激活以往缺失的“自由” , 同时也证明自己不按常理出牌也能活得很好 。
没错 , 自由非常可贵 , 也是人生幸福感的最主要来源 。 正如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所说:“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 , 完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自由 。 ”
本文图片
遗憾的是 , 她们所理解的“自由” ,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
真正的自由 , 是指人在符合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基本秩序的前提下 , 充分发展自己、掌握自己人生主动权的能力 , 也就是“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能力 。
这是一种高级的人生智慧 , 意味着一个人既能昂首阔步、甩开膀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 , 又能理智清醒、立场坚定地规避自己不能要的、不适合自己的 。 如此 , TA的人生才不会因为一个别的什么人的牵制和破坏就万劫不复 , TA的人生之舟才能始终把握正确的航向 , 向着想要抵达的彼岸 , 中流击水 , 乘风破浪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上海容大:凝聚团队力量 铸造企业精神
- 本文转自:上海长宁“夜以继日”“白加黑”“连轴转”“不眠不休”……自上海本轮疫情开始后这...|这些天,长宁这些医务工作者的朋友圈刷爆了……
- |引争议!上海一小区规定:送外卖必须坐摆渡车!网友褒贬不一
- 李培香|四川农民被冤“杀妻”,蒙冤21年寻妻耗资百万,通过卧底揪出前妻
- 窝里拉窝里尿!上海男子失恋后没出过门,屋内无处下脚蟑螂满地跑
- 上海|上海一20平米奶茶店成“最小”中风险地区,网友:上海温度
- 我,在上海的三甲医院工作,告诉你职工退休后的退休工资有多少
- |暖心!抗疫一线,武警上海总队休假军医和妻子的特殊合影
- |刘嘉玲被曝将出售上海三层复式豪宅,叫价1.8亿,自带花园游泳池
- 张文慈|50岁张文慈发文告别上海,结束八个月网红生涯,曾哭诉直播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