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ds”“awsl”……网络黑话为啥子越来越野?( 三 )


文章图片
指责网络黑话污染语言的人 , 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语言的指示性含义:用言语来控制、指导并影响别人未来行动 。
譬如 , 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圣经、佛经、孔子的著作、约翰·弥尔顿拥护言论自由的文章(《论出版自由》)和林肯主张民治、民有、民享的那篇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词等 , 都是指示性言辞 。
由此不难理解 , 指示性言辞常常会或明或暗地做出允诺 , 以此来取得他人的信心从而指引他人的行动 。
因此 , 在使用指示性语言时 , 我们也一定要负起道义上的责任 , 必须尽力确保有足够的把握——以免在他人那里引起无法实现的期望 。
如果是不靠谱的指示性言辞 , 那就是经典的传销语录之“今天吃萝卜咸菜 , 明天开奔驰宝马”“行业没有失败者 , 只有放弃者”“会吃苦吃一阵子苦 , 不会吃苦吃一辈子苦”了么?
“yyds”“awsl”……网络黑话为啥子越来越野?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当我们更进一步思考指示性语言 , 我们可能会并不惊讶地发现——是语言的指示性含义建构了我们社会的基础 。
我们所谓的社会是由许多人互相同意而形成的一个大组织:我们同意不杀我们的同胞 , 别人也同意不杀我们;我们同意在开车时靠着马路的左边或右边走 , 别人也同意这样做 , 这些对社会团体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 , 其实就来自于指示性的语言 。
这些有集体制裁作为后盾、为了全体利益而强迫个人遵守种种规范的指示 , 可能是对我们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语言 。
而那些看上去无比复杂的法律 , 其实也不过就是将历代累积编纂起来的指示性语言加以系统化 。
“yyds”“awsl”……网络黑话为啥子越来越野?
文章图片
3语言也可能成为一种沟通障碍
我们在感叹语言的前卫和无所不能的同时 , 也要警惕它潜在的危险 。 就像鲁迅先生说 , 中国人对于他所不满的人 , 往往通过“骂”和“捧”来降服 , 总之无外乎就是要他忘乎所以 。
网络黑话常常使人不明所以 , 带来的首先是交流的隔阂 , 而在片面地了解它的内涵后 , 又因为其中饱含着的兴奋、悲哀、欣喜或愤怒种种感情 , 使它面向听众起到一种催眠的作用 。
这种障碍包括但不限于不注意前后文语境、忽视不同的地方、满足于字面意义等等 。
譬如说因为一件事情争论不休 , 取消争论必要性可能只需要一句“yyds”(永远滴神) , 旗帜鲜明地表示某事某物具有先验的不可争辩性 , 而如果对方仍然百折不挠 , 大可以补充一句“nsdd”(你说得对) , 轻描淡写地就把“世界上只有两件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的屁事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致……
何况这个“nsdd”据称还有另一种解释“你是弟弟” , 等到对方发现被暗暗嘲讽早已经时过境迁 。 当然 , 如果这都糊弄不过去 , 那还有xswl(笑死我了)、nbcs(nobodycares没人在乎)在前面等着他……
“yyds”“awsl”……网络黑话为啥子越来越野?
文章图片
再比如之前广为讨论的互联网大厂黑话 , 其实更多是一种强装精致的无病呻吟 , “把整个商业模式进行复盘 , 变换打法玩法 , 掌握用户心智 , 拓展多元生态 , 形成差异化、精细化、结构化的闭环 , 这就是我们要的结果导向……”
总之看起来很厉害好像面面俱到 , 其实说了等于什么也没说 , 摆摆架子骗骗外行人的东西罢了 。
不过黑话确实提供了表情达意的工具 , 避免了彼此之间的隔阂和尴尬 , 就像你们都知道“打法”、“赋能”……一方面能够相视一笑彼此会意 , 另一方面也就心照不宣 , 山里的狐狸不必坐在一起说聊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