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晰|如风 如疯( 二 )


因为嗓音条件好 , 也自觉有天赋 。 中学快毕业的时候 , 王晰琢磨着也许靠自己的嗓音条件可以多出一条考学外的路 , 他家附近就有一个戏曲学校 , 于是他抱着试一试也许能成的心 , 跑到人家学校里请老师听一听 。 “结果老师说我当时还没变声 , 没法收 , 就把我给拒了 , ”王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 , 历历在目 , “当时就觉得怎么会这样 , 打击挺大的 。 ”
好在少年时的王晰记甜不记苦 , 没过多久 , 他再度燃起了信心 , 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要学唱歌 。 他把想法和父母沟通了几次 , 表达了想要今后学唱歌的决心 。 父母起初有过犹豫 , 毕竟对他们这一辈人而言 , 吃文娱这碗饭太过不切实际 , 哪比得上老老实实地考学、拿了文凭后再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得更实际 , 但是在王晰的几次三番真诚的沟通下 , 最终还是支持儿子寻梦 。
|王晰|如风 如疯
本文图片
“毕竟当时哪有那么多靠唱歌出头的机会 , ”他说 , 随后又开玩笑补了一句 , “要是那时候也有公开选拔 , 我应该也会义无反顾去参加了 。 ”
获得了父母应允后 , 王晰欢天喜地地一门心思去找学唱歌的办法 。 只是过了很久 , 后来他才知道 , 当时父母是面对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压力才会全力支持自己学唱歌的 , “身边的亲戚不同意我父母就这么任着我的性子 , 别人告诉他们别信这个 , ”王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 “亲戚们的担心反而无形中带给了我父母很多压力 , 但是他们从没告诉过我 , 还是选择支持我、相信我 。 ”
亲戚们的顾虑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 二十年前 , 民族声乐在中国的音乐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 几乎嗓音条件稍微好点儿的孩子都跑去学了民歌 。 因为当时环境好、方便找工作 , 运气好点儿的能进入文工团之类的就算是这辈子铁饭碗抱牢 , 但这样的幸运儿毕竟少数 , 很多时候都是无功而返 , 所以靠运 , 也靠命 。 而这种成功的概率对普通家庭出身的王晰而言 , 更非易事 。 只是 , 王晰却偏不信这套 , 性格又倔 , 觉得越是别人不看好我 , 就偏要做出一点儿成绩给人瞧瞧 。
|王晰|如风 如疯
本文图片
中学毕业后 , 经介绍 , 王晰遇上了声乐启蒙老师 , 就像是学传统曲艺一样 , 讲究师徒情谊 , 他与老师每天同吃同住 。 因为掌握一门好的技艺不仅是授课中的数小时 , 而是沉浸在与老师日常来往中习得得感悟与体会 , 学的不仅是艺 , 还有德 。
“因为被老师收下了 , 就像徒弟一样 。 从那一刻开始 , 我就觉得自己的人生解放了 , 每天我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了 。 ”王晰说 。
回想起三年的“拜师学艺”的日子时 , 王晰仍然难掩语气里的高兴 , 称那是“生命里最高兴的时光” 。 他忆起当时 , 老师同时带了其他几个学生 , 有的是为了将来求学上专业音乐院校 , 有的是专业院校学生暑期来恶补 , 授课的内容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都有所涉及 。 有意思的是 , 王晰那时候年纪小、聪明伶俐 , 招老师喜欢 , 所以每次别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 , 也被允许旁听 , 所以他也从这些不同的声乐唱法中博采众长 , 受益匪浅 , 对现在他的唱法打下了基础 。
“现在就会庆幸还好自己那时候选了唱歌 。 ”王晰说 。
的日子




2007年5月 , 23岁的王晰 , 初生牛犊不怕虎 , 抱着一腔热情和自觉还算不错的实力 , 开始北漂 。 决定北漂之前 , 王晰想着特别简单 , 北京地方大 , 也就意味着机会多 , 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也就高 。 可待他真的满怀信心、兴冲冲地来到北京时 , 则是被现实泼了一头冷水:北京的确大 , 但它大得可以容纳无数个像王晰这样初出茅庐、心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机会是多 , 但能力与他不相上下的竞争对手也多 , 和安静的王晰比起来 , 那些长袖善舞的人总能抢先一步争取到他渴望的机会 。 “那几年就特别迷茫 , 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 还觉得北京大 , 我好渺小 , ”他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