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路上的你我|母亲生命垂危,儿子却让她“死”:关于死亡,我们必须颠覆认知!( 二 )


当这个母亲油尽灯枯的时候 , 她握住儿子和丈夫的手 , 用尽全力想要在离世前再多看自己所爱的人几眼 。
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坚持 , 却也极大地消耗着这位母亲的精力 , 她忍不住大口大口吐血 。
看到母亲吐血 , 儿子关切地问了一句“你很难受吗?”
母亲点点头 , 说 , “很难受 。 ”
看到母亲这么痛苦不堪 , 儿子终于说出了那句残忍的话:“能不能坚持?如果不能坚持的话 , 那就走吧 。 ”
于是这位母亲又看了看儿子 , 用尽最后的力气 , 点了点头 。
在示意家人和医生不用抢救之后 , 她紧握住丈夫和儿子的手 , 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
就像是一场仪式 , 虽然是生死告别 , 但没有那么悲伤 , 没有那么痛苦 , 反倒是逝者和生者的内心都获得了一种充足的安宁感 。
他的父亲和所有亲戚 , 对母亲的最后记忆 , 都是温和的、不留遗憾的 。
他说出了那句让人感动的话:生命结束了 , 但爱永存了 。
他的母亲是带着一种坦然和体面走的 。
人人都说“生死两相憾” , 但这个儿子却与母亲一同选择了一种“生死两相安”的告别 。
一直以来 , 我们中国人都有句影响很深的俗语 , 叫“好死不如赖活着” 。
在很多人看来 , 自己的亲人即便是患上了不治之症 , 即使是痛苦不堪 , 也应该一味地延长生命 , 不然就是不孝 , 就是大逆不道 。
但这个儿子 , 他并没有用过度的抢救给母亲带来痛苦 , 而是完成了她的夙愿 , 为她安排好一切事宜 , 让她没有遗憾地安静地离开 。
这不得不让人心生感动 。
其实我们认真想想 , 在很多情况下 , 对那些绝症病人来说 , 多活一天 , 就等于多受一天折磨 。
还不如让这个过程温和一点 , 体面一点 , 用有限的日子多陪陪亲人 , 尽量去提高他们最后生命的质量 , 让他们没有遗憾和痛苦走 , 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吗?
正如林清玄曾说:如果人能快乐的归去 , 死亡就不能杀人 , 反而是人杀掉了死亡 。
生命 , 是不能一味地按照时间长短来衡量一切的 。
最后生命的质量 , 是我们更应该反思和重视的事情 。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医生讲过一个故事 。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是腹腔肿瘤晚期患者 , 可因为他的父母不愿他离开 , 于是就靠着现代医学让他单纯延长生命 。
在这几个月里 , 为了维持生命 , 他被开了三刀 , 浑身插满了管子 , 有些管子是为他输送营养与血浆 , 而有些管子则在排出肿瘤坏死所产生的各种污秽 。
虽然是不治之症的晚期 , 但他的感受却一直很清楚 。
他每天极其痛苦 , 亲眼看见那些东西在他的眼前流动 , 而且每次维持生命的换药也让他生不如死 , 可换药又是必须的 , 如果不换 , 他的身体就会被泡在那些污秽之中 。
于是那个年轻人就这样在痛苦中煎熬 , 不断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在管线内液体的流动里一点一点地消耗 , 看着深爱的父母在旁边把眼泪一滴一滴地流尽 。
那种痛苦的感觉 , 真的连“万箭穿心”都很难形容 。
后来 , 那个年轻人一直熬到了那年的春节走了 。
当主治医生休完新年假回来上班的时候 , 发现年轻人的病床已经空了 。
那一瞬间 , 医生愣了一阵 , 随后长舒一口气 , 反而感到替那个年轻人的解脱而感到释然 。
我看过一些医生的科普 , 很多绝症患者 , 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更加痛苦 。
比如癌症 , 到了晚期的时候 , 是不管打多少麻药都没有办法止住疼痛的 。 更多的病人可能连止痛片都已经无法吞服 , 一口水都喝不下去 , 那些药就慢慢烂在舌头上……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