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不要为迎合人们低俗的趣味而牺牲自己( 二 )


对生活稍作考察就可知道 ,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天敌 。 更进一步说 , 当我们有幸摆脱了其中的一个时 , 就又接近了另一个 。 事实上 ,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两个天平之间不断地摇摆 。 原因就在于 , 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重的对立关系 , 一是外在的、客观的 , 一是内在的、主观的 。 外在的、客观的对立就是 , 困境和贫穷使人痛苦 , 而安逸和富足又使人无聊 。
追求贫乏、单调的消遣 , 和社交、闲谈的趣味;还有很多人站在门口和窗前向外张望 。 正是由于灵魂内在的空虚 , 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消遣和奢华 , 这些东西导引很多人穷奢极欲 , 最后落得悲惨痛苦的下场 。 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防范措施 , 最好的就是拥有内在的财富——即精神财富 。 因为精神财富富有 , 留给无聊的空间就愈小 。 这样 , 人的思想活动就会奔腾不息、永不枯竭 。 在自我和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中寻找每一种新鲜的素材 , 有能力并愿意将其加以重新组合、获得真知 , ——这些 , 会让你头脑精力充沛、精神振奋 , 除了短暂的放松时刻 , 绝不会陷入无聊的烦恼 。
|叔本华:不要为迎合人们低俗的趣味而牺牲自己
本文图片
但在另一方面 , 这种过人的才智是以超常的感受能力(敏感性)、强烈的意欲和激情为根基的 。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 , 就提高了感情的强度 , 增强了人们对一切精神乃至肉体痛苦的感受程度 , 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所有阻碍困苦的不耐烦和对任何不如意事情的不满、抱怨 。
所以 , 每个人的天性都会引导他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客观世界符合自己的主观世界 , 也就是说 , 他会做好最充分的防范和准备以应对自己最易遭受的那种苦难 。 聪明智慧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和烦恼的自由 , 追求宁静和悠闲 , 也就是追寻一种安静平和、纯真简朴的生活方式 , 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带来的骚扰 。
我们可以发现 , 一般来说 , 一个人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 , 就越喜欢与人交往 。 因为 , 在这个世界上 , 一个人要么选择孤独 , 要么选择庸俗 , 此外别无他选 。
|叔本华:不要为迎合人们低俗的趣味而牺牲自己
本文图片
毋庸置疑 , 世界上最幸福的命运就是拥有这种丰富内在的珍贵礼物 , 尤其是卓越的才智天赋 。 这是最幸福的命运 , 虽然它最终并不一定发展为辉煌灿烂的人生 。
|叔本华:不要为迎合人们低俗的趣味而牺牲自己
本文图片
一个人若是被大自然和命运赐予了智慧的天赋 , 那他就要小心谨慎地确保自己内在的幸福源泉畅通无阻 。 为此 , 他必须拥有独立和闲暇 。 为了获取独立和闲暇 , 他会心甘情愿地节制欲望、维护自身的内在财富 。 因为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 , 只能依赖外部世界以求得快乐 。 所以 , 他就不会因对职位、金钱、世上的青睐和掌声等的渴求而误入歧途 , 不会为迎合人们低俗的趣味而牺牲自己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会遵从贺拉斯在给默斯那斯的书信中所说的建议:牺牲内在的自我而求诸于外 , 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名声而放弃自己全部或大部分的安宁、闲暇、独立、自由 , 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 。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处在两种极端中间、较为常见的一类人吧 。 他们的才智并不那么卓越、突出 , 但又超越了泛泛的普通之人 。 他们粗浅地涉猎某一门艺术 , 或者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一些自然科学中 。 这样的一个人不能完全投身到对艺术和科学的追求上来 , 也不会将它们填满自己的整个生命、完全渗透到自己的人生 , 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 。 只有具备最高精神禀赋的人 , 即我们称之为“天才”的人 , 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 将所有的时间和存在纳入自己的课题 , 并努力表达出其关于世界的独特认识 , 把自己对生命的深思通过文学、艺术或者哲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