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是一个需要积累的工作 。 在一些特定的前沿领域 , 搭建核心的研发能力需要较长时间 ,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 一方面 , 我们持续不断地扩大团队和建立研发能力 , 包括产品应用端的研究 , 也包括前沿基础研究的实力 。 另一方面 , 我们也积极与世界范围内的配方专家 , 原料专家 , 以及皮肤科医生开展协同合作 , 一起攻克产品开发的难点 。 ”杨帆介绍道 。
文章图片
可以看到 , 麦吉丽多年来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基础研发能力 。 早期 , 麦吉丽携手品牌首席科学家梁木利男合作开发了雪颜晶透和水养润护等多个系列和产品 , 而今 , 品牌和瑞士的Anne Abirat合作愉悦香精小分子的感官科学研究 , 与华西医院的李利教授开展了麦肤因的一系列细胞实验 , 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袁超教授开展了国内品牌首次的皮肤微生态宏基因的研究 。
可以说 , 应用端的产品开发 , 品牌自有团队已经逐渐羽翼丰满 。 研发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 目前其研发团队硕士学历以上的人才占比为80% 。 在国内化妆品研发人才紧缺的情况下 , 麦吉丽也加大对国内外人才引进的投入 。 据介绍 , 品牌另一位研发总监张金龙具有20年高端护肤美妆开发经验 。
文章图片
△麦吉丽研发总监张金龙
与此同时 ,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 , 也是品牌科研能力的重要象征 。 目前 , 品牌已申请的专利数量为180+项 , 另外正在申请的专利数量也达到100+项 。 杨帆提及:“我们早期的专利发明与实用新型的占比大概各一半 , 在2018年之后的专利申请中 , 发明专利的占比大概为100% , 近年来不论是专利的申请数量 , 还是审批通过的专利数量 , 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 ”
麦吉丽的研发投入和销售金额比率大约为5% , 每年的护肤新品上市数量都控制在个位数 , 产品的开发周期大概在12~24个月 , 像洗护系列这一新品类的开发周期更长 。 研发投入包括早期的市场调研、高校与专家合作、内部的调研、外部的大规模消费者测试、功效检测等等 , 每一款产品都会涉及数百万乃至千万级的研发投入 。
杨帆表示 , 和过往服务过的品牌相比 , 其市场部比较强势 , 而在麦吉丽 , 研发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 在创新方面的阻力可能会更小 。 比如战略方向的策划、前沿研究的项目等方面的建议更容易受到重视 。 另外 , 麦吉丽的一个优势是执行“光速” , 自上而下的决策速度很快 , 这也是因为品牌及整个团体的观念将科研地位都提升到了公司战略的高度 。
从独家原料切入 , 为何选择「麦肤因」?
从功效的角度看 , 抗衰可谓一直是护肤行业的一块“风水宝地” 。 相比保湿、修护、美白等品类 , 在某种程度上 , 抗衰方面的成果是最能证明产品力 , 提升品牌附加值的 。
根据AgeClub研究团队的调研数据 , 2018年 , 国内抗衰老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30.29亿 。 但抗衰市场的山头 , 大多被国际品牌占据 。 比如 , SKII通过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PITERA爆火多年、欧莱雅凭专利成分玻色因出圈 , 可以看到 , 国际品牌凭借技术与独特专利成分的加持 , 不断瓜分市场份额 。
而对于国货来说 , 原料创新也是拥有研发话语权很重要的一环 , 一个优质的独家成分可以成就一个品牌 。 而早在成立之初 , 麦吉丽就意识到开发独家成分的重要性 , 在成分端提前布局 , 建立品牌壁垒与优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品牌麦吉丽媒体开放日:探索“百年品牌”的底气
- 原料20块的防晒服,是骗你钱还是真有用?
- 产品护肤还需科学 麦吉丽打破传统护肤定式
- 原料美容界的钻石成分?带你解密抗氧化之王富勒烯
- 品牌八年的时间,见证了麦吉丽的高端发展之路
- 品类慕瓷张婉云:“全品类/全渠道哑光砖,我们追求最专业!”丨老总专访
- 麦吉丽 麦吉丽:唤醒活力,还原女性素颜魅力
- 时间容颜易老 麦吉丽:想要持久驻颜 科学护肤最重要
- 原料国货之光郑明明 | 解锁全新美丽奥秘
- 国产麦吉丽冲击国产高端护肤品牌 还原女性素颜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