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缓心理|寻子24年报废10辆摩托车,刘德华的“儿子”终于找到!但悲剧还没结束......( 二 )
接下来便是漫漫十年的寻子路 。
一个人、一辆摩托车 , 还有摩托车后座上插着的儿子放大后的照片 , 上面写着:“儿子 , 你在哪儿 , 爸爸找你回家!”
整整十年 , 郭刚堂跑了30多个省 , 报废了9辆摩托车 。
很多人认为郭刚堂已经尽力了 , 但是他从未有过放弃寻找儿子的念头 。
他说:
就像电影《失孤》中 , 苦寻儿子数年未果的刘德华去请教禅师:
“寻亲寻家都不能放弃 , 放弃只有一种结果!”
禅师回答道:
我总是觉得 , 我和他之间就一层窗户纸 , 可那层窗户纸 , 就捅不破 , 能不能告诉我 , 我儿子能找回来吗?
在儿子被拐期间 , 郭刚堂想过跳崖结束 , 也曾在认亲失败后流泪:多希望他就是我的儿子 。
“他来了 , 缘聚;他走了 , 缘散 。
你找他 , 缘在;你不找他了 , 缘灭 。 ”
在寻子的过程中 , 郭刚堂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和他一样痛失孩子的父母 。
即使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 , 郭刚堂心中依旧想的是能够让世间这样的苦痛少一些 。
2012年 , 他发起创办了天涯寻亲网 , 2014年 , 他又登记注册了聊城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 。
他曾坦言:
他的心愿实现了 , 协会成立以来 , 先后帮助数百个家庭找回亲人 , 圆了他们的团圆梦 。
“主要是想把像我一样饱受失亲之痛的家庭和寻家者放到一个房间里 , 大家在里面对号入座 。 ”
而在这一天 , 郭刚堂自己的团圆梦终于也得以实现 。
2021年5月-6月 , 山东河南两地警方协同破案 , 终于在河南成功找回郭刚堂失散多年的儿子郭新振 。
据悉 , 郭新振大学毕业 , 受过良好的教育 , 目前工作稳定 , 生活状况良好 。
与此同时 , 警方也抓获了当年拐卖郭新振的一男一女2名犯罪嫌疑人 。
据嫌疑人呼某、唐某交代 , 1997年两人为恋人关系 。
当年 , 呼某带唐某来到聊城 , 呼某在聊城汽车站附近一旅馆等待 , 唐某独自出门寻找作案目标 , 当发现当时两三岁大的男孩郭新振后 , 唐某抱起郭新振就跑 , 打车前往汽车站附近与呼某会合 , 随后与呼某一起乘长途车返回河南 , 由呼某将郭新振贩卖 。
目前 , 唐某已被聊城警方刑事拘留 ,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24年后 , 与儿子再见面 , 早已满头白发的郭刚堂与儿子相拥而泣 。
从27岁到51岁 , 这位饱经苦难的父亲受尽折磨 , 终于等来了这一刻 。
人们感叹:6年后 , 《失孤》终于有了结局 。
但是这结局能否可以一直圆满下去?
一切还远没有结束......
02
罪犯虽然已经抓获 , 但是因为他们所犯下的罪恶而给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所带去的悲伤与痛苦 , 在短时间内是难以释怀的 。
郭刚堂是不幸的 , 同时他又是幸运的 。
电影《失孤》中 , 刘德华最终也没能找到自己的儿子;而在现实中 , 郭刚堂找到了儿子 , 并且万幸的是:孩子身体健康、状态良好 。
但是 , 又有多少家庭至今也没能寻到自己的孩子 , 或者寻到的孩子已经饱经折磨、破碎不堪 。
郭刚堂的孩子找到了 , 但是这缺失的24年亲情 , 又该如何弥补?
而对于郭刚堂的儿子郭新振而言 , 在与亲生父母相认的喜悦过后 , 在两个家庭之间 , 他又该何去何从?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窗口期” , 是说孩子和父母在3岁之前 , 会有一个“亲情的窗口期” , 这个期间对孩子非常重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测试:四间房子,你想住哪间?测以后的富裕生活是谁给你的?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01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离异女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
- 心理学|心理学:哪朵昙花盛开的最绚丽?测测你们的感情是一时还是一世!
- 异性|想让异性喜欢你,用不着花钱,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
- 心理学|心理学:如果发现男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非常有效
- 心理学家:没事胡思乱想是一种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