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故事|寻访泰戈尔故居,一个人在印度密林里迷路( 二 )


故临命终了之际 , 他特别叮嘱要师兄师弟们营建静修林 , 沿袭古印圣学的林栖传统一脉 , 不令断绝 。 故有阿莫拉的草舍、西姆拉的道院、幻住庵的整个山头等 。
而且 , 此处还是史诗《罗摩衍那》森林篇的原型之一 。
史诗中记载阿逾陀的王子罗摩等人进入了弹宅迦等林地 , 与林中那些吃根茎野果为生 , 身穿树皮衣 , 精通吠陀的仙人们意外相遇 。
他们收获了最优渥的待客之礼 , 仙人们为放逐的王子盛上洗脚水 , 献上野花、野果 。
我虽然还没有抵入更高、更幽邃的此山深处的修道圣地“幻住庵” , 还只是森林的边缘地带 。
然正如梭罗所语 , 我的身心已经被它彻底迷住了 。 深觉置身天界 , 亦不过如此 。
总之 , 史上之明文记载 , 若剔除一些神话 , 加以理性分辨 , 让掺入尘埃的牟尼宝珠显现 , 当是于圣山的南麓寻访圣迹圣所的最重要意义了吧 。
喜马拉雅山南麓一些重要道院的指示图

我在印度的朋友那里看到了般度五子森林静修洞的照片 , 如果那是真物 , 则应该是五千年以前的旧迹了 。
般度兄弟的故事记载在《摩诃婆罗多》里面:
“就这样 , 般度有了五个儿子 , 都是天神所赐 , 力大无穷 。 他们出生之后 , 声名远播 , 使俱卢族兴旺昌盛起来 。 他们一个个吉相具足 , 有月亮似的可亲面容 。 ”
当然 , 整个宏大的史诗 , 最著名的是黑天大神与排行第三的阿周那之间的对话 , 形成了弘博雄赡、神圣圆满的哲学诗篇《薄伽梵歌》 。
他们的长兄“坚战”是智能的良材美玉 , 除了治政王事之道外 , 他对生死亦有透彻的领悟 , 他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
“无数的人生生死死 , 整个时代地来 , 又整个时代地离开 , 多少旦夕祸福、多少触目惊心的事情在发生 , 而人们却常常活在与生死无关的浑浑噩噩之中 , 以为那只是别人的事 , 死亡是他人的事 , 好像自己是不朽的存在 。 ”
据说这是发生在他们漫游的途中 , 回答达摩之神的一个问题 。
彼时 , 所有人都干渴难忍 , 最小的兄弟“无种”便被派去寻找水源 。
他找到了一个宛如水晶一般清澈的湖泊 , 当他俯下身来想喝水时 , 听到一个声音:“停下来 , 孩子 。 请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 然后你才可以自由饮水 。 ”
但“无种”渴得几乎要死 , 于是不顾这个声音 , 把水喝下 , 立刻毙命 。
他的孪生兄弟“谐天”出去寻找自己的兄弟 , 也一样发现了这个湖泊 , 同样的事情发生了 。
接着 , 四个兄弟都以这种方式 , 一一死去 。
最后 , “坚战”来了 , 他找到了尸体 , 不由得哀嚎不已 。
于是 , 那个声音告诉他:“孩子 , 首先请你回答我几个问题 , 然后我会治愈你的哀伤与干渴 。 ”
他回转身子 , 看到了达摩 , 职责与德性的人格化身 , 站在他身边的则是一只鹿 。
“何则为通往天堂的道路?”鹿问道 。
“真理 。 ”
“人类如何才能找到幸福?”
“通过正确的行动 。 ”
“为了避开悲伤 , 何则必须被征服?”
“他的心意 。 ”
“何时意味着一个人有爱?”
“当他不再虚空的时候 。 ”
“在世上的无数奇迹之中 , 何则乃是最大的奇迹?”
“生命中最神奇的事就是 , 当我们看到周围的人逐一死去时 , 却没有一个人相信自己也是会死的 。 ”
“如何才能另一个人抵达真正的宗教?”
“不是藉着论辩 , 不是藉着圣典 , 不是藉着教义 , 它们一无所助 。 通往宗教的道路即是追随圣人的践行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