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苏逢锡专科门诊部 科普 | 为什么化疗后我的手脚越来越“笨”—化疗后周围神经毒( 二 )


长春瑞滨导致的神经毒性表现为手部和足部对称性刺痛 , 长期用药后可出现下肢无力 , 还有极少数患者可能因小肠麻痹引起便秘 , 但是麻痹性肠梗阻罕见 。 通常停药3个月后其症状可以明显减轻和消失 。
紫杉类
紫杉烷所致神经毒性机制:主要与微管结构紊乱、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的线粒体受损等因素密切相关 。
紫杉类药物主要的神经毒性是外周感觉神经毒性 , 主要表现为手部和足部的麻木和刺痛等 , 化疗几个疗程后出现并进行性加重 , 高剂量时可在用药24-72小时后出现 , 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
通常CIPN症状在停药几个月后明显改善 , 绝大多数轻症及中症患者于停药后6个月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 , 极少数重症神经毒性且疼痛明显的患者 , 神经毒性的恢复时间较长 。
#常用的紫杉类药物主要为四种: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脂质体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 。 不同紫杉类药物的CIPN发生率、缓解时间不相同 。
◆紫杉醇外周神经毒性的总体发生率约57%-83% , 约2%-33%的患者可能发生重度神经毒性 。 有研究发现高剂量(250mg/m2)紫杉醇引起的神经毒性 , 50%患者在停药后9个月内症状缓解 。
◆多西他赛外周神经毒性与紫杉醇相似 , 约3%-14%的患者可能发生重度神经毒性 。 多西他赛引起的神经毒性平均恢复时间为9周 。
◆白蛋白紫杉醇和脂质体紫杉醇由于特殊的药物载体 , 全身的毒副作用比紫杉醇更小 , 但是脂质体紫杉醇一过性感觉神经毒性的副反应发生率较紫杉醇高 。 白蛋白紫杉醇所致的CIPN发生率虽然与紫杉醇相似 , 但恢复更快 。 数据显示 , 白蛋白紫杉醇重度神经毒性的平均恢复时间为停药后22天 。
新型化疗药物
Ⅰ艾立布林作为一种新型微管抑制型化疗药物 , 目前主要在晚期乳腺癌中使用 。 艾立布林周围神经毒性的总体发生率约32% , 总体发生率比紫杉醇低 , 其中3/4级的发生率约7.4% 。
艾立布林可以单药治疗 , 也可以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共同治疗 。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 , 在联合用药方案中 , 艾立布林联合组的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较低 , 严重神经毒性的患者更少 , 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较高 。
Ⅱ优替德隆(UTD1)是新一代埃博霉素类似物 , 目前已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 与埃博霉素类似 , UTD1主要的副作用也是神经毒性 , 但毒性相对较低 , 恢复较快 。 UTD1的3级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5.1% , 但是未发生4级神经毒性;UTD1神经毒性的平均恢复时间约3周 。
有数据显示 , 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 CIPN的总发病率约为30%-40% 。 不同的化疗药物所致CIPN的发生率有差异 。
以下文章来源于苏逢锡专科门诊部 科普 | 为什么化疗后我的手脚越来越“笨”—化疗后周围神经毒
文章图片
其中 , 紫杉醇、铂类、长春瑞滨等作为乳腺癌经典的化疗药物 , 是常见的可导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 。 因此 , CIPN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率很高 , 约52%-93% 。
乳腺癌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虽然比较高 , 但是神经毒性的症状不会一直持续 , 绝大多数患者的神经毒性症状是可控制且可恢复的 。
当患者停止化疗后 , 随着时间的延长 , CIPN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停止化疗1个月后 , CIPN的发生率约60%;停止化疗6个月后 , CIPN的发生率降至30% 。
然而 , 面对如此高发的CIPN , 有什么预防措施吗?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 , 该如何治疗呢?我们下期分晓!
以下文章来源于苏逢锡专科门诊部 科普 | 为什么化疗后我的手脚越来越“笨”—化疗后周围神经毒
文章图片
参考文献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