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脾气|如果朱标没死,继位后采取和建文帝一样的削藩手段,结果将会如何( 二 )


朱标统治班底太过雄厚 , 战败可能性微乎其微
虽然朱棣最终因削藩谋反 , 可面对坐拥天下的朱允炆 , 双方实力对比其实极为悬殊 , 而朱允炆之所以最终战败丢失皇位 , 虽说与朱允炆的用人有直接关系 , 却也有着朝中无将可用的客观原因 , 而如果是朱标在世的话 , 则不会出现这一问题 。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 , 在明朝建立之后 , 顺理成章的被立为了太子 , 而朱元璋为了让朱标能够坐稳皇位 , 可谓煞费苦心 , 为其配备了极为雄厚的东宫班底 ,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杨宪、傅瓛、康茂才、张兴祖、刘基等都在东宫兼着差事 , 而且朱标的太子妃正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常氏 。
朱元璋之所以后来大肆诛杀功臣 , 与朱标之死有着直接关系 。 由于这些开国功臣大多居功自傲 , 而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 皇太孙朱允炆由于资历太浅 , 很难镇住这些开国功臣 , 为了避免朱家江山不稳 , 朱元璋这才大肆诛杀功臣 , 为皇太孙朱允炆坐稳皇位铺平道路 。 而如果朱标仍然在世的话 , 或许有功臣会因罪被杀 , 但却不至于株连太广 , 以致朝中无将可用 。
其实 , 朱允炆对于朱棣也并非没有防范之心 , 早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 , 为了防止朱棣谋反 , 朱允炆便对北平的文武官员和军队布防来了一次大调整 , 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 , 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 随后又令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 , 并调走了北平原属朱棣统辖的军队 。
正是由于以上部署 , 导致朱棣起兵之时 , 手中只有八百私兵 , 可谓惊险之极 , 之后虽然凭借多年以来统兵的威望迅速掌控了河北地区 , 但面对朝廷的反扑仍然处于劣势 , 虽然凭借军事才能多次以少胜多击败朝廷大军 , 但其主要活动区域仍然被限制在河北和山东北部 。
朱棣最终之所以成功南下攻破南京 , 乃是因为朝廷多次战败后抽调京营北上 , 导致南京兵力空虚 , 再加上梅殷所率朝廷大军的按兵不动 。 即使如此 , 这一招也是惊险之际 , 一旦南京短期内难以拿下 , 那么极可能陷入腹背受敌、后路被断的境地 。
要知道 , 朱元璋去世之时 , 距离明朝建国也不过三十余年 , 军队战力下滑必然不会太过严重 , 如果朝中那些开国老将仍然在世 , 凭借他们的军事才能 , 在兵力处于优势的情况下 , 基本不可能多次败于朱棣之手 , 更不会给朱棣趁机南下的机会 。 朱棣想要成功造反夺取皇位 , 几乎毫无可能 。
综上所述 , 如果朱标仍然在世 , 且采取和建文帝一样的削藩手段 , 虽说仍然极有可能逼反朱棣 , 但凭借朝廷的庞大动员能力 , 以及诸多战阵经验丰富的武将 , 也一定会取得最终的平叛成功 , 而不会导致兵败丢失皇位 。
其实 , 朱棣即位之后 , 也进行了削藩 , 而其削藩手段与朱允炆却有着本质区别 , 朱棣虽然削掉了藩王的兵权 , 但却保留了其封号和待遇 , 相较于朱允炆的手段来说 , 这种方式无疑让藩王们更容易接受 。 如果朱允炆当年也采用“削实权 , 保荣华”的方式 , 朱棣恐怕也不会冒险走上谋反之路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