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讲述

——读《追梦之旅》有感
前几天 , 兄长发来他的新作《追梦之旅》 , 说是让我看一下 , 提一提意见 , 特别是对老家这方面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 对兄长的要求 , 小弟当然是义不容辞 。 然而当我打开用微信发来的文稿时 , 真是让自己汗颜 , 令自己感动 。 今年已经八十三岁的兄长 , 还写出了这部长达十几万字的传记 , 从字里行间 , 我想到了他身居斗室 , 忘记了自己年事已高 , 耐得住孤老寂寞的意志和毅力 , 看到了他不畏酷暑严寒 , 不舍昼夜伏案敲击键盘的身影 。
跨越时空的讲述
文章图片
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 , 也使自己一步步走入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 营造的那既真实又迷幻的氛围之中 , 仿佛在聆听一段段跨越时空的讲述 , 在品尝那人生的苦辣酸甜 , 在感受那生活的忧乐得失 , 在领略那一个个人生的真谛 。 他仿佛在引导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奋力拼搏 , 不懈进取 , 在激励着我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追逐自己人生的梦想 , 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
跨越时空的讲述
文章图片
跨越时空的讲述】《追梦之旅》的开篇是这样说的:我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 生于穷乡穷家 , 活在饥饿线上 , 目标只有一个 , 就是立志学点本事 , 使自己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 。 爷爷以及爷爷的爷爷 , 都是种地的 , “脸朝黄土背朝天” , 一代一代 , 年复一年 , 依然吃不饱穿不暖 。 到爷爷这一代 , 看到那些大户人家酒足饭饱 , 活得滋润 , 又看到他们大门上贴的对联 , 才明白光是种地还不行 , 还得读书 , 心里有墨水才行 。 这就是“耕读传家” 。 爷爷想着“耕读传家” , 可那只是一个梦 , 他无力实现 , 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 , 让我做一个追梦人 。 譬如写一个“人”字 , 爷爷和我的父亲只写了左面的一撇 , 就是“耕”;把右面的一捺 , 也就是“读” , 交给了我 。 于是 , 我这一生 , 就注定了去追这个“读”字 , 也就是读书 , 学文化 , 以圆爷爷的“耕读传家”梦 。
跨越时空的讲述
文章图片
在他这洋洋洒洒的十几万言中 , 也确实是围绕着一个“追”字去展开 , 去升华 , 去描述 。 他出生在豫东平原的黄土地上 , 感受着世代农民手扶犁耙鞭打牛 , 面朝黄土背朝天穷苦生活:是穷苦的生活呼唤着“耕读传家”;是穷苦的生活在迫使着父辈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读书”;是穷苦生活在激励他发奋读书 。 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表述的那样:如今 , 80年过去 , 我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 我从家庭走进学校 , 从故乡寨里村走进县城 , 走进省城;又走出中原 , 走进大西北;又从学校走向社会 , 走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乡村 , 在繁华的大城市安了家 , 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所谓文化人 。
跨越时空的讲述
文章图片
从他的字里行间 , 我还可以感受到另外一个“追” 。 这就是他对作家梦的追 。 他从中学时代 , 听了李凖先生的报告 , 从而激发了他立志要当一名作家的梦想 。 然而大学毕业的他被选调到陕西省委机关 , 这对许许多多莘莘学子来说 , 可以说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 但是他不满足于行政单位那平庸的生活 , 还是不改自己的初衷 , 想当一名作家 , 或者是做一名一辈子做学问的教师 。 然而“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 ”他又从陕西省会被“发配”到山城宝鸡 , 不仅没有调回到故土 , 还被往西“流放”了几百公里 。 命运捉弄了他 。 他还是没有当上做学问的教师 , 更谈不上当一名作家 。 他先后多次下乡 , 与中国最底层的农民打交道 。 在这十几年中 , 他凭着自己扎实的功底 , 丰富的生活积累 , 还是受到了领导的重视 , 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 逐步步上了舞文弄墨的人生轨道 。 就在他身居领导岗位 ,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以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时 , 依然没有放弃自己人生的梦想 。 作为一个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本应该是从事的行政管理 , 可他并没有落入这些生活的俗套 , 而是用自己辛辣的笔头 , 去针砭社会 , 谈论人生 , 撰写广播评论 , 这些广播评论后来又结集出版为杂文集《人生成熟的色调》、《珍重你金色的年华》 。 他还以广播为依托 , 先后编辑出版了多部文集 。 到了花甲之年 , 他虽然已经走下领导岗位 , 用现在的行话就是人到码头车到站 , 本该歇息下来的他 , 依然笔耕不缀 , 不仅又兼职了十几年的行业报采访人员站站长的职务 , 还先后又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刺玫花》、《那一抹红霓》、《寨里村记忆》和诗文集《背篓集》等 , 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寨里村往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