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养命|健身气功的呼吸方法及习练要领( 二 )


呼吸的基本动作及要求
健身气功的呼吸 , 不论何种方式 , 都是由吸气、呼气、屏气和止气四个动作构成的 。 吸气后 , 短暂的屏住吸入的气体为屏气;呼气后 , 暂时停止呼吸动作为止气 。 一吸一呼为一息 , 每一息中必有一吸、一呼 。 但不是每一息中都有屏气和止气 。 屏气和止气必须根据肢体做紧张用力的抻拉伸展、开举旋扭动作和放松停顿的收合按落动作的需要灵活运用 。 古人说 , “使气则竭 , 屏气则伤” 。 因此 , 吸气呼气时要轻松缓慢留有余地 , 不可强吸硬呼 , 使吸气太满 , 呼气太尽 。 屏气和止气时要轻轻地屏止 , 慢慢地接续 , 不可过于用力或托长时间 。
呼吸的方法是鼻吸鼻呼 。 有发音要求的 , 如健身气功?六字诀、易筋经的三盘落地等 , 要鼻吸口呼 。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节能省力、低耗氧的健身运动 , 随着深细匀长的呼吸逐步形成 , 呼吸频率将由每分钟16—18次(本能的自然呼吸) , 下降为每分钟5—6次 。 但是 , 这必须经过一个逐步锻炼的过程 , 不可急于求成 , 超越阶段 , 一下子就达到深细匀长 。 否则就会出现“风”、“喘”、“气”三相 , 即呼吸中有声(风相) , 无声而鼻中涩滞(喘相) , 不声不滞而鼻翼扇动(气相) 。 这不但不受益 , 反而使人心烦意乱 , 影响健身效果 。
健身气功对呼吸的基本要求是 , 胸式呼吸要气随形运 , 顺畅自然 , 柔和协调 , 不喘不滞 。 腹式呼吸要动息相随 , 动缓息长 , 导气令和 , 息息到脐 。 不论何种方式的呼吸 , 都要遵循以形导气 , 以气运身 , 外导内引 , 内外合一的原则 。 动息相随的基本规律是 , 起吸落呼 , 开吸合呼 , 先吸后呼 , 蓄吸发呼 。 这个规律只可与其顺 , 不可与其逆 , 否则就会出现胸闷、气短、憋胀、心慌等有害状态 。
九种功法呼吸方式的异同
目前编创推广的健身气功9套功法 , 呼吸方式均依各自功法的风格特点而定 ,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
一种呼吸方式贯穿始终型
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两种 。 一种是自然呼吸贯穿始终的 , 如健身气功?易筋经、大舞 。 因功法动作较大 , 变化复杂 , 呼吸过分追求深细匀长容易出现“风”、“喘”、“气”三相 , 因此要求自然呼吸贯穿始终 。 这样才能使动作和呼吸始终保持柔和协调的关系 。
另一种是腹式呼吸贯穿始终的 , 如健身气功?六字诀和导引养生功十二法 。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顺腹式呼吸贯穿始终 , 要动息相随 , 动缓息长 , 息息到脐 , 有如神龟吐纳 。 健身气功?六字诀是逆腹式呼吸贯穿始终 , 是九种功法中唯一专以呼吸吐纳为主的功法 。 全程采用鼻吸口呼 , 吐气发声(熟练后也可只吐气不发声) , 突出强调呼吸的深细匀长 。
两种呼吸方式逐步过渡型
这一类型是指从自然呼吸开始 , 逐步过渡到腹式呼吸 , 主要有健身气功?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太极养生杖三种功法 。 八段锦和太极养生杖要求初学阶段以自然呼吸为主 , 随着动作的熟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 逐渐过渡到以腹式呼吸为主 。 马王堆导引术要求以自然呼吸为基础 , 以形导气 , 意引气行 , 导气令和 , 引体令柔 , 随着俯仰、扭转、提落、折叠动作力度加大 , 呼吸更加深细匀长 , 进而过渡到腹式呼吸 。 两者的区别在于 , 八段锦、太极养生杖是从自然呼吸开始 , 随着动作的熟练向腹式呼吸过渡;马王堆导引术是以自然呼吸为基础 , 随动作力度加大向腹式呼吸过渡 。
多种呼吸方式不断转换型
这一类型的呼吸方式有自然呼吸、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 , 主要有健身气功?五禽戏、十二段锦两种功法 。 各种呼吸方式的转换没有固定的顺序 , 都要根据功法中形体动作的需要和变化而变化 。 五禽戏中 , “鹿抵”、“猿摘”是自然呼吸 , “虎扑”、“鸟伸”是顺腹式呼吸 , 其他六式都是逆腹式呼吸 , 其中只有猿提是逆腹式加提肛呼吸 。 十二段锦中 , “冥心握固”、“叩齿鸣鼓”、“摇身晃海”、“背摩精门”是自然呼吸 , “温煦脐轮”是顺腹式呼吸 , 其他七式都是逆腹式呼吸加提肛呼吸 。 不论何种呼吸方式 , 都要松静自然不憋气 , 以不疾不徐为宜 。 通过不同呼吸方式的变换 , 调养五脏气血 , 疏通全身经脉 , 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