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芙蓉研析】乱象丛生VS险象环生,医美服务如何“避坑”?

“A4腰”“筷子腿”“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 , 网络上不断冒出诸如此类的身材挑战话题 , 自然也总有大批乐此不疲的参与者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套“白瘦幼”的外貌评价体系无形中加重了“容貌焦虑” , 甚至催生了极端事件 。 近期“网红抽脂感染去世”的话题引发热议 , 年轻美好的生命意外收场让人不甚唏嘘 。

要求|【芙蓉研析】乱象丛生VS险象环生,医美服务如何“避坑”?
文章图片
诚然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意图通过接受医美服务提升外在也无可厚非 , 但是目前医美行业乱象丛生 , 消费者一定要小心审慎 ,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为您讲解接受医美服务该如何“避坑” 。

要求|【芙蓉研析】乱象丛生VS险象环生,医美服务如何“避坑”?
文章图片
一、选择之前 , 擦亮双眼 , 选择正规机构
医疗美容 , 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 整形与否属于个人选择 , 但是“医美”即便强调“美” , 本质上还是“医” 。 那么消费者在接受医美服务前切记做好功课 , 避免踏入“黑医美”的陷阱 。
核实医美机构资质
首先 , 能提供医美服务的医院分为两类:三甲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和私立的美容整形医院 。 其次 , 正规的医美机构必须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消费者既可以在卫健委官网上进行查询 , 亦可以在现场要求医美机构直接出示 。
核实整形医生资质
整形医生应配备以下资质:《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医学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还必须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 。 同样 , 医生资质也可以在卫健委或医美机构官网进行查询 , 或者要求医美机构直接出示 。

要求|【芙蓉研析】乱象丛生VS险象环生,医美服务如何“避坑”?
文章图片
二、 手术之中 , 小心审慎 , 保留相关证据
在确定医美机构以后 , 消费者仍然需要留心警惕 , 因为实践中整形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 , 必须“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日后陷入“维权无门”的不利境地 。
核实签署文件内容
在接受医美服务前 , 院方会要求消费者签署很多书面文件 , 包括服务合同、术前通知单、风险告知书等 , 消费者切记认真核实文件条款 , 切勿盲目签名 。 例如服务合同需仔细审核整形项目、服务内容、对应价格、整形效果、违约责任等 , 如果有假体植入还需核实假体的品牌、型号、使用期限 , 确保合同内容与院方此前的承诺一致 , 并且要求主刀医生在服务合同上签字 。
确认手术医生身份
接受整形手术过程中 , 消费者也需要核实实际操作的医生是否为之前院方承诺的主刀医生 。 实践中有时会出现院方“掉包”主刀医生的情况 , 即承诺安排资历深厚的医生进行整形手术从而吸引消费者签约 , 一旦消费者进入手术室即换成其他医生甚至是没有行医资质的工作人员进行手术 。 因此消费者在整形手术中需要确认实际操作医生身份 , 一旦发现院方存在“掉包”行为 , 可以保留交涉的录音录像作为证据以便日后维权 。
妥善保管相关材料
目前医美行业整体而言缺乏行业自律和有效监管 , 导致相关纠纷频发 , 消费者自与医美机构接洽开始就需要有意识保留证据 , 例如前期对接的聊天记录截图、沟通的通话录音、缴费记录、收据、病历档案等 , 不能自行保留的书面材料也要向院方要求拍照存档 , 毕竟有些医美机构一旦发生纠纷就习惯性隐匿、销毁病历 , 而消费者自行保存的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日后维权的有力证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