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上海人一说茄子就笑。|沈嘉禄:一说茄子你就笑( 二 )


我们可以“洗澡” , 将茄子蒸熟后稍控水分 , 糟卤浸渍时间也不要长 , 半小时足够 , 冰镇更佳 , 临吃浇上糟油 。 这个糟油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太仓糟油(那个其实就是糟卤) , 而是用精制油加酒糟熬炼的糟油 。 今春吴江庙港老镇源酒家的姜总快递给我一小瓶 , 雅香馥郁 , 拌面、拌菜两相宜 。
《食宪鸿秘》里还介绍了蝙蝠茄和香茄 , 前者需要梅卤 , 后者用到陈皮和紫苏 。 将茄子推上风口浪尖的 , 就是曹雪芹 。 我在朋友开的饭店里试吃过红楼名菜“茄鲞” , 大厨按照凤姐儿的说词一步步来 。 我不免暗笑 , 曹家曾经阔过没错 , 但少爷不会去厨房卧底吧 。 我细嚼慢咽 , 假装骋怀游目 , 但始终没吃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感觉 , 而已而已 。 后来在高濂的《遵生八笺》看到了一款“鹌鹑茄”:“拣嫩茄切作细缕 , 沸汤焯过 , 控干 。 用盐、酱、花椒、莳萝、茴香、甘草、陈皮、杏仁、红豆 , 研细末 , 拌匀 , 晒干 , 蒸过收之 。 用时 , 以滚汤泡软 , 蘸香油炸之 。 ”哈 , 曹公肯定看过八笺 , 一时手滑 , 移花接木啦!
孙机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中说茄子原产印度和泰国 , 最早见于晋代的《南方草木状》 , 北魏的《齐民要术》里记载得更加详细 。 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说:“茄子一名‘落酥’ , 又名‘昆仑紫瓜’ 。 种苋其傍 , 同浇灌之 , 茄苋俱茂 , 新采者味绝美 。 蔡撙为吴兴守 , 斋前种白苋、紫茄 , 以为常膳 。 ”还真是 , 前几年我在嘉善就吃过白苋梗炒紫皮茄 , 软烂烫鲜 , 素面朝天 , 一上桌就光盘 。 对 , 我明天炒一盘让老婆大人尝尝吴太守的常膳味道!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上海人一说茄子就笑。|沈嘉禄:一说茄子你就笑】石涛、齐白石等大师画的茄子都是圆茄 , 胖乎乎才福态呀 。 白石山翁鲐背之年还在画茄子 , 不只有情趣 , 更有生活态度 。 食粥致神仙 , 佳蔬抵万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