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广东写故事|李小龙能成为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功夫好


我在广东写故事|李小龙能成为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功夫好
文章图片
我在广东写故事|李小龙能成为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功夫好
文章图片
我在广东写故事|李小龙能成为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功夫好
文章图片


7月20日 , 是已故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逝世48周年的日子 。
虽然李小龙的一生只有32年风华 , 但他深深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 。 “他总能让我重燃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 永远都是我的心灵支柱” , “在那个备受种族歧视的年代 , 是他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黄皮肤 , 记住了功夫” 。
1
不少人认为 , 李小龙之所以能成为传奇人物 , 是因为他功夫打得好 , 拍的电影打破多项纪录 。 可是 , 在李小龙之前及之后 , 也有不少非常出色的电影武打明星 , 但是都没能达到他这么高的成就 , 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 , 成龙大哥给出了答案——(李小龙)他为中国功夫注入了一些现代的科学意念和术语 , 令外国人能更好地领略中国武术的奥妙之处 , 从而对中国功夫起到了最大的推广作用 。 在比李小龙高出一辈的学武的人里 , 很少有像李小龙那样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的 , 并能将中国武术里面的哲理用科学化的言语通过英文表达出来 。
没错 , 李小龙之所以能成功地将“中国功夫”概念及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国家 , 是因为他受过良好的教育 , 他有很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翻译能力 , 他对东、西方文化都有很深的理解 。 他在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以及武学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 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合起来 , 碰撞出新的理念和思想 , 将功夫包装成为一种艺术 , 一种哲学 。
周星驰也在电影《少林足球》里对李小龙这一伟大创新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功夫其实绝对是适合男女老幼的 , 打打杀杀只是大家对它的误解 , 功夫更加是一种艺术 , 一种不屈的精神 。
所以 , 如果单纯地以电影明星的角度来看李小龙 , 就显得肤浅了 。 其实 , 他更应该被称为一名艺术家、哲学家 , 一名传播东方文化的先驱 。
2
【我在广东写故事|李小龙能成为传奇,不仅仅是因为功夫好】在电影《猛龙过江》里 , 李小龙演绎了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武功高手 , 从香港坐飞机到达美国 , 在机场里因为不懂英文 , 瞎点了一桌子的汤水充饥 。 现实中的他 , 却是一名科班出身 , 文武双全、能说一口流利英文的世界名校高材生 。 他才华出众 , 与他特殊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
“学霸”李小龙漂亮的笔迹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 , 是上世纪中叶广东粤剧“四大名丑”之一 , 祖籍广东顺德 , 后迁居香港 , 并曾到美国各大城市访问演出 , 在海外的华人演艺界极负盛名 , 是一位杰出的粤剧表演艺术家 。
母亲何爱瑜更是港英时期香港四大家族之首何东家族(何启东家族)的成员 , 养父是著名买办何甘棠 , 她自小生活在上海 , 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 19岁时来港 , 遇到在港演出的李海泉 , 遂结为伉俪 。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 李小龙不仅从小就接受父母的文化和艺术的熏陶 , 而且接触的人际圈子都是当时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 , 可谓是“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 让他对文学和艺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天赋 。
3
在学校教育方面 , 李小龙先后在嘉诺撒圣玛丽书院、德信学校、喇沙书院及圣芳济书院等名校读书 。 在上学期间 , 李小龙爱上了习武 , 同时也酷爱跳恰恰舞 , 在这两方面他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 。 1957年 , 他在圣芳济书院击败过去三年的冠军查理·欧文 , 赢得校际西洋拳击少年组冠军 。 在1958年3月29日 , 他又获得全港恰恰舞公开赛冠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