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路上的你我|在东北雪糕面前,再网红的雪糕都是小老弟( 三 )



东北青年作家双雪涛的小说《聋哑时代》里也描写过:那段时间 , 学校旁边有很多人以拿着箱子向学生兜售冷饮为生 。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沈阳 , 已经有很多人聚在冷饮食品厂的门口批发雪糕 / 视觉中国
那个年代东三省的个体就业人数五年内就增加了将近70%[12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小买卖 。
其中的很多人就选择了市场又大、价格又便宜的雪糕厂 。
根据老字号雪糕品牌碰碰凉的创始人的回忆 , 那个时候在沈阳花费二十多万就能办个雪糕厂 , 一时间沈阳市场上的雪糕店就达到了二百多家[13

1995年 , 繁华的沈阳商业街 / 视觉中国
东北大板的创始人刘颜龙 , 就曾经是一名大庆水泥厂的员工 , 从销售到和水泥他什么都做过 。 他也是在90年代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国企 , 被人骗到温州 , 然后开始学着去做一些小生意 , 兜兜转转最后回到大庆开起了冷饮工厂[14

东北人现在吃的雪糕品牌 , 就这样诞生了 。
东北雪糕
才是网红雪糕的始祖
虽然对于东北人来说 , 好吃实惠的东北雪糕是很多人的美好回忆 。 但在全国市场份额上来看 , 东北雪糕并没有太多优势 。
和路雪一众外资品牌抢占了高端市场、伊利蒙牛等乳业盘踞着中端市场 , 两方压迫下的东北雪糕品牌只能在自家楼下瓜分下层市场[15

根据英敏特发布的《2017中国冰淇淋报告》 , 全国前五的冰淇淋企业 , 没有一个位于东北 。 即使是东北雪糕销量最好的沈阳中街冰点 , 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足排名榜首的伊利的1/8[16

超市冰柜里总能找到伊利的雪糕 / 视觉中国
东北雪糕真的需要打一场突围战 。
而突围的第一步 , 就是追上市场的潮流 。
2015年 , 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诞生的中街冰点在上海设立了子品牌——中街1946 。 这波操作 , 比钟薛高还早上一年 。
这家子公司的身上 , 几乎看不到中街冰点任何影子 。 它主打的是“健康0添加” , 标榜着要做“专业级的雪糕” 。 经典的麻酱味中街大果 , 在中街1946的产品线里也成功升级为“老爹麻酱”口味
中街冰点第一家店所在的沈阳中街 , 也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 视觉中
用料也不同了 , 根据官网的描述 , 他们对比了全球十几种芝麻 , 最后“选出顶级中国芝麻和花生”进行搭配制造而成 。
总而言之 , 这一支雪糕做得十分讲究 , 甚至连用的雪糕棍都一定要是“安吉毛竹” 。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马迭尔 , 在今年也搭上了直播电商的快车 , 找了朱广权和李佳琦一起进行直播带货 。 在这个梦之队的加成下 , 短短三分半钟 , 就卖光了将近六十万支马迭尔雪糕 。
直播带货已经成了很多地域性品牌的新出路 / 人民视觉
有的品牌尝试在产品的设计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
吉林的红旗冷饮 , 在东北最让人熟知的大概是经典的“精品大冰棍” , 名字朴实无华 , 所见即所得 。 而在别的城市的便利店里 , 红旗最畅销的雪糕大概是“桃気” 。
不仅名字显得更洋气了一些 , “桃気”的外观也好看了不知道多少 。 整体的形状看起来就是一个粉粉嫩嫩的桃子 , 少女心十足 , 靠着小红书打卡热潮在网上红火了很长一段时间
桃気的颜值真的十分能打
小红书上一条安利桃気的帖子就能收获3.7万个点赞 , 将近一万条的收藏 。 很多人也是在把这款雪糕买到手之后 , 才发现这款网红气息的雪糕居然产自吉林长春 。
东北的雪糕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一步步占领了全国的冰柜 。
这些成功的案例也启发了更多的东北企业 , 东北的每一家企业都在想着 , 到底该如何把现有的工业资源转化为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 。 很多厂家一改原本“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 , 开始选择营销 , 选择直播带货 , 想要走向全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