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触发了一个心理学效应,注定是悲剧


说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触发了一个心理学效应,注定是悲剧
文章图片
说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触发了一个心理学效应,注定是悲剧
文章图片
说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触发了一个心理学效应,注定是悲剧
文章图片


旧时 , 谈婚论嫁讲究“门当户对” , 如《快嘴李翠莲记》中所言:“与二边说合 , 门当户对 , 结为姻眷 。 ”
门当即传统建筑中放置于门口的石墩 , 户对指门上的门雕 , 二者的设计与使用 , 完全由住宅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家境等物质情况所决定 , 这也表明封建等级制度较强的引导作用 。
正因为如此 , 为摒弃封建腐朽的制度与思想 , “门当户对”一词逐渐成为贬义词 , 甚至在有的时候 , 拥有较大差异社会背景的两人的结合 , 成为一种真爱的象征 。
然而 , 门当户对真的只是一种落后思想吗?其实 , 研究发现 , 在当下 , 还是门当户对的两个人 , 才有真正的爱情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 就算是没有完整地看过原著或者衍生剧的人 , 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这二人的名字和化蝶的悲情结局 。
祝英台与梁山伯的家境差距 , 是两人遭受家庭反对的最主要原因 , 放现在 , 也是一个典型的富家女与穷小子的爱情故事 。
这一故事被奉为经典 , 更大原因的是为了传递一种对于封建阶级的反抗精神 , 字里行间写满了“世俗打败不了真爱”的号召 。
但是 , 梁祝的爱情之所以是爱情 , 也正是因为不现实 , 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能支撑到结婚 。
很喜欢知乎上的一个解读:梁祝之所以化蝶 , 作者之所以取蝴蝶这一形象 , 也正暗示着两人爱情会稍纵即逝 。
看似死亡是悲剧 , 但能够以那种形式一起 , 反倒是个喜剧 , 这样的结局才更真实 。
当下 , 自由恋爱成为主旋律 , 越来越多人接受了新的思想 , 相信在感情面前 , 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 因此 , 也有人相信 , 梁祝的故事放在当下 , 兴许就是一段模范婚姻 。
事实上 , 梁祝的故事就算放在当下 , 依旧是不现实的 。
一方是锦衣玉食 , 可以用充分的时间去打破常规;一方是穷困潦倒 , 从小就得依靠自己 , 以仕途作为翻身的救命稻草 。
两人之所以会觉得对方特别 , 是因为彼此的不同点太多了 , 多到让差距变成了一种吸引 。
等到现实问题来临时 , 差距便会褪去吸引的光辉外衣 , 徒留内在的分歧 。
在心理学中 , 两个差距大的恋爱者更容易受“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控制 , 当外界的阻拦越多 , 他们的爱便会越深 。
其实 , 并不是两人有多强烈的爱 , 而是彼此之间将现实的隔阂当作了一次次的通关赛 , 此时内心的胜负欲往往会超过对对方的爱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夫妻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原因 。
同时 , 差距太大的两人 , 很容易出现“道德绑架” , 只要一方无法适应之后的生活 , 就很太容易被冠上“不够爱”的罪名 。
这于感情 , 于心理 , 都是拳拳重击 , 梁祝的经典正是能将现实与理想相区别 , 在现实面前 , 寻找一种适合的状态 , 才是真正恰当的方式 。
门当户对的感情内核:相近的圈子诚然 , 在过去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 是一种对人以及人格的侮辱 , 但是门当户对作为一种婚姻的理念 , 并不是全错的 。
就感情匹配度而言 , 门当户对 , 究其实质是鼓励两个人处于相近圈子里的人相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