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
【古时的员外是什么意思】“员外”这个词在历史上的发展如下:
1、隋朝之前的员外,都在官名上加“员外” 。如,三国魏末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
2、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设二十四司,各司的次官为员外郎 。以后各朝,六部各司的正副主管都称员外郎 。员外郎在编制定员之内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多为六品或七品;
3、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腹胀腹泻可以吃鸡蛋吗
- 吃螃蟹的注意事项
- 史上最牛逼的四字或五字词语
- 2023年2月15日是建造寺庙的黄道吉日吗 2023年2月15日建造寺庙吉日一览表
- 有关自信自强的名言
- 卵巢癌能吃芒果吗
- 梦幻西游手游下哪个版的好
-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
- 阳台断桥铝窗缝隙怎么填充
-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