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都干过,但很少人知道这就是“无法沟通”的根本原因——( 二 )


但实际上 , 有可能对方所谓的不够投入指的是陪伴和情感交流的不足 , 而ta细数的却是自己平时如何给予伴侣物质上的满足 。
2.攻击对方人们还会主动指责和攻击对方 , 认为自己在攻击中“取胜” , 对方也就不会再对自己造成威胁了 。
但总想着如何反驳和攻击对方、如何取胜 , 就会影响人们信任和理解对方 , 甚至可能曲解他人的善意 , 还会让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 。
另外 , 当觉得正面回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或不利于保护自己时 , 人们还会选择“被动攻击” 。 比如 , 当伴侣指出ta对感情付出的不够多 , 希望ta能有更多时间彼此相处 。 有些人会觉得反驳只会让对方的指责变得变本加厉 , 于是就会满口答应对方 , 但日后却更加刻意地疏远对方 。
3.回避
另外 , 人们还会在沟通当下转移话题 , 来回避和抵挡ta们感受到的指责和攻击 , 不过 , 这却可能让ta们无法了解对方关于该话题的真正想法 。
比如 , 在面对父母的催婚时 , 有些人会总是努力岔开话题 , 从不让父母把话说完 , 殊不知父母是希望在外打拼的ta身边能有一个人相互照应 。
由此见得 , 人们自以为建立起的是自我保护的屏障 , 却很可能成了自己人为设置的沟通阻碍 。 于是 , 越是处于防御性倾听状态的人 , 也可能越容易只得听见对方的攻击 。
不仅如此 , 当ta们开始主动攻击对方时 , 还会导致对方也随之陷入防御性倾听的状态之中 , 双方的沟通就变成了一种互相防御-攻击的恶性循环(Conley,2014) 。
人们为什么会进入防御的状态?
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 , 他人在言语上的攻击 , 就可能让人们进入防御性倾听的状态 。 不过有时候 , 听者认为的来自对方的“攻击” , 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 也可能是听者主观感受到的——Ta觉得对方在攻击自己、对方对自己造成了伤害 , 但也许在场的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 , 又或者当其他人处于ta的角色时并不会有类似受伤害的感觉 。
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攻击 , 也更容易让自己处于一种需要防御的状态 。
1.人格上更不成熟的人
人格上更不成熟的人 , 更难接受“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着许多不一致的看法 , 并且这些看法都有可能是对的”“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 , ta们更多时候是抱持着一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态度 , 即认为一件事情只有一种正确的做法 , 因此 , 当他人提出不同看法时 , 就会被ta们当做是对ta们看法的否定 , 是一种指责和攻击 。
2.高敏感人群
Ta们对于生活中的细节有着异于常人的高度敏感 , 也正因为如此 , ta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过度刺激(Borchard,2010) 。 也就是说 , ta们会更容易注意到他人言辞中可能存在的攻击和指责 , 有时甚至会对一些语言、动作过度解读 , 这就会让ta们觉得自己总是处于他人的攻击之中 。
3.低自我价值感的人
Ta们习惯于处处否定自己 ,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 因此ta们对别人的言辞十分敏感 , 生怕别人说了什么更加证明自己没有价值 , 不仅如此 , ta们还总是将自己内心对自己的苛责和攻击 , 投射到他人身上 , 总是觉得是周围人在攻击自己(通过投射 , ta们可以把造成自己痛苦的责任推卸给他人 , 来缓解一部分内心的痛苦) 。
其实 , ta们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的是自我攻击的煎熬 , 而ta们真正在防御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
99%的人都干过,但很少人知道这就是“无法沟通”的根本原因——
文章图片
如何应对防御性倾听?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