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对“丑东西”心动了( 三 )


人们对美的体验本来就有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
表现在对美丑的判断上 ,
经常会缺乏统一的标准 。
人们通过把有缺陷的事物赋予美的意义 ,
从而确立和保护自我价值 。
这样容易被特定群体接纳 ,
满足个体的归属需要 。
一个丑物件的背后 ,
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也有一些人努力创新的尝试 。
尽管有些归于失败 ,
但一些“鬼点子”火花 ,
或许能在下一次 ,
帮他们“杀出一条血路” 。
“丑”终究只是生活中的点缀 ,
不会成为霸屏主流 ,
能够留下什么 ,
关键要看传递出什么价值 。
为了迎合市场突破底线 ,
博取廉价的流量 ,
狂欢式大批量制作、传播丑陋物品 ,
为出丑而出丑 ,
这就毫无价值可言 。
大众也需要分辨清楚 ,
哪些是善意的表达 ,
哪些是恶意的滋扰 。
生活需要挖掘更多美的东西 。
在包容的公共话语空间中 ,
这才是美好生活的意义所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